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赛场内,醒狮轻盈跳跃,与运动员的矫健身影相映成趣;赛场外,非遗市集烟火气缭绕,游客纷纷品尝风味十足的地道岭南美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期间,非遗元素闪耀赛场内外,生动诠释了“活力湾区”的深厚底蕴与创新魅力。这场体育盛会不仅见证了运动健儿的拼搏风采,更成为一场非遗与体育深度交融的盛大展演。
华彩非遗惊艳开场
“这条大鱼太帅了”“像一场岭南文化的交响乐”……11月9日,十五运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醒狮、英歌、粤剧、龙舟等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轮番登场,构成一幅流动的岭南画卷,令海内外观众叹为观止。
灯光转暗,水幕升起,一条金色鳌鱼凌空跃出,绕场游弋、金光闪闪。在岭南民俗中,鳌鱼有“独占鳌头”“如鱼得水”的吉祥寓意,鳌鱼舞是广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是鳌鱼形象首次以“空飘”形式亮相大型赛事开幕式。鳌鱼游弋的身姿时而舒展、时而灵动,引发观众阵阵惊呼。不少人举起手机全程录制,屏幕光点连成一片星海,现场不时传出赞叹声。
为了达到“水中跃鳌”的效果,主创团队花了3个月时间反复试验,创新采用低成本氦气球装置,通过一次次调配气体比例、优化操控动线,完成了流畅的绕场表演,既遵循了节约办赛宗旨,又实现了“非遗+科技”的创新表达。
科技赋能为非遗表达拓展了新维度。开幕式上,醒狮踩着鼓点腾跃,VR技术让狮头的鬃毛在虚拟光影中翻飞,营造破屏而出的视觉效果;英歌队员的铿锵舞步配合全息投影,实现了传统艺术的现代化演绎;AR技术则生动再现龙舟竞渡场景,一条条色彩艳丽的龙舟从水幕中“划”出,江风、鼓声在耳畔飘荡,沉浸式体验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
社交平台上,十五运会开幕式迅速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用“赛博岭南美学”来形容这场演出,赞叹它既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又充满现代科技感。有网友评论道:“十五运会开幕式仿佛从古老的岭南街巷走来,带着骑楼的烟火气、龙舟的击水声,却在今天以最时尚的方式与我们温暖相逢。”
整场开幕式演出以水为媒、以光为韵,串联起多个大湾区非遗项目,将地域符号转化为跨越文化的情感共鸣。开幕式执行总导演高燕说:“希望通过这场演出,不仅让全国观众看到岭南文化的鲜活与厚重,更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呈现一场兼具国际水准、中国气派与岭南风韵的文化盛宴。”
传统技艺扮靓赛事
比赛哨声吹响,非遗并未退场,而是悄然融入赛事,成为赛场内外流动的文化风景线。
赛场上,武术项目成为非遗最直接的展示窗口。洪拳、蔡李佛拳、咏春拳等南派武术轮番亮相,选手们拳风刚劲、步伐稳健,一招一式既展现了力与美的融合,更传递着岭南武术兼容并蓄、坚韧不拔的文化精神。
各项赛事开场前,非遗展演同样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11月13日,湛江体育中心体育馆的武术散打比赛开赛仪式上,遂溪醒狮、调顺网龙、舞鹰雄“湛江三绝”同台献艺,为竞技拉开序幕,“圈粉”了大批观众。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遂溪醒狮率先登场。在《群狮贺盛会·空中飞狮》表演中,醒狮借助特制高空装置跃升至数米高空,完成“空中探海”“倒挂金钩”等高难度动作。伴随着鼓点,醒狮在空中翻腾跳跃,将狮子的勇猛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遂溪御唐府河头群兴龙狮团团长林长贵说:“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空中飞狮节目在保留传统狮舞精髓的基础上,大胆突破表演空间限制,用更具冲击力的形式,展示遂溪醒狮的创新魅力。”
紧接着,广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调顺网龙以《网龙腾飞,气贯长虹》表演亮相。只见两条巨龙在20名队员的默契配合下时而游弋、时而交缠,气势磅礴。“步步高登”动作祝福运动员们勇创佳绩,不断攀登高峰;“双龙交尾”动作象征团结与协作;“大龙舟”动作则寄托了对十五运会一帆风顺的祝愿。“我们努力在3分钟的表演里,用网龙的精气神为运动健儿们加油鼓劲,为这场体育盛会添彩。”表演团团长黄金辉透露,团队提前3个月开始筹备,每个动作都有美好寓意。
起源于清代的舞鹰雄同样是广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鹰”与瑞兽“雄”从相斗到相和的故事,展现刚柔相济的独特美感。高杆上的“鹰”盘旋展现平衡绝技,地面的“雄”嬉闹呼应,一高一低,于诙谐中见功力。
非遗元素点亮旅途
赛场之外,非遗成为连接体育与生活的文化纽带,推动“为一场赛,赴一座城,品一地文化”成为现实。
在广州永庆坊非遗街区,广彩、广绣等非遗项目以可触可感的方式向公众开放。广彩非遗店里,传承人手把手教游客在白瓷碟上勾勒纹样,蘸料、运笔、晕染间,一朵岭南栀子花渐渐成型。不远处的广绣摊位前,传承人展示融入运动元素的绣品,球拍、奖杯纹样与传统针法结合,刚摆上货架就销售一空。
非遗文创的销售火爆,折射出传统文化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内,货架上摆满了融入醒狮、龙舟、粤剧等非遗元素的产品,吸引游客争相选购。“我排队等待了40分钟,就是为了买这个排球造型的文创摆件,中国女排是我的偶像。”重庆游客陈悦举着刚买到的文创产品,兴奋地说。
零售店负责人李女士正忙着补货,她介绍:“十五运会开幕以来,文创产品每天供不应求,结合非遗元素的产品最受市民游客青睐,很多消费者一次就买好几套。”据了解,十五运会已开发推出20类超2800款特许商品,广东省内开设线下特许零售店500余家、线上店铺70余家,目前总销售额已突破6.8亿元。
深圳市将非遗元素融入城市文旅体验。在深圳市欢乐港湾,夜幕降临后,以“鲲鹏”为灵感的水秀表演《鲲鹏之梦》通过巨幕投影、多曲线喷泉,打造银龙腾空、花瓣绽放的沉浸式场景。昆明游客李世明一家报名了“粤港澳7天联游团”,行程涵盖击剑、乒乓球赛事观看与岭南非遗体验,实现了“一路观赛、品读文化”的全运之旅。
借十五运会契机,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挖掘本地非遗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旅场景,例如,广东推出23条“全运+”城市主题旅游线路和一系列“赛事+景区”组合套餐,让非遗从展台走向生活。
从广州主媒体中心的鳌鱼舞文创,到东莞融入篮球、龙舟纹样的运动木屐,再到肇庆的广绣书签、端砚摆件,非遗正在持续为湾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本报记者 牛佳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