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们要做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老百姓都能参与的广场文化活动。”这是广场舞《鼓舞声声迎盛世》主创团队坚守的创作信念。带着这份信念,以及对民间艺术横山老腰鼓的热爱,他们为这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也为陕西捧回了第二十届群星奖。
这部作品由陕西省文化馆组织编排,联合榆林市横山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陕西省文化馆STC少儿舞团共同打造。作品以礼赞盛世中国为核心主题,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既保留老腰鼓“十字步”“大缠腰”的粗犷豪迈,又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陕北腰鼓这么有气势”“现场看感染力更强”……从2023年开始,这部陕北腰鼓题材的广场舞走进全国多个展演现场,所到之处反响热烈。在2024年陕西省广场舞大赛上,《鼓舞声声迎盛世》一举夺冠,并最终登上群星奖广场舞终评舞台。
在备赛过程中,陕西省文化馆馆长邵怡带领主创团队,对作品进行打磨提升,不断调整表演阵型、改进舞蹈动作、重新写词谱曲,将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经典旋律与童声说唱融合,同时融入街舞元素,让作品呈现更为丰富、更具层次感。
“后生,这不对!这鼓声要的是那股‘狠劲’,是咱老祖宗在黄土坡上跟天斗的劲儿!”“60后”老艺人高金爱将他的毕生心得教给年轻人,“这不光是动作,更是咱陕北人的精气神。”“70后”传承人李有恒的腰鼓情怀源于家传,为了此次备赛,他暂时放下工作,每日坚守排练场。这是陕北人对腰鼓的深情,也是让老技艺焕发新活力的期冀。
年轻的队员们一边吃盒饭一边探讨改进方案,突发灵感便立刻起身比画。大学生、少儿方阵的小演员们克服学业压力,家长们全力支持,所有人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00后”大学生高飞说:“很荣幸这次能够和大家一起参加群星奖终评演出,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团队里的10名小演员每天放学后马不停蹄地赶到排练室,一完成作业就换上练功服投入训练,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练功服已成常态。小演员的表演既保留了“沉膝抖槌”的核心部分,又通过适龄化改编,让腰鼓动作充满童趣、童真。
9月25日,第二十届群星奖广场舞门类的终评现场,当四代人同台的《鼓舞声声迎盛世》精彩亮相时,剪纸纹样的“钩云布衫”、标志性的白头巾、空中飞舞的红绸,在高亢激昂的陕北民歌和热情欢快的陕北腰鼓声中点燃了全场。再加上“黄河流过家门口,爷爷的鼓槌握在手”的童声说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朝气蓬勃与非遗传承的使命担当。全场观众纷纷起立鼓掌,为这场传统与时尚、古老与现代交融的视听盛宴喝彩。
这部作品的获奖,是对陕西省文化馆深耕群众文艺、推动非遗传承的肯定。它用四代人的坚守与热爱,书写了横山老腰鼓在新时代的华彩篇章。它不仅让陕北腰鼓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在广大群众中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此外,由陕西省文化馆参与辅导、新疆文化馆演出的舞蹈《地毯上的新娘》也同时入围本届群星奖终评,展示了陕西和新疆两地文艺工作者携手共创、精雕细琢的文化成果。
“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深耕群众文艺沃土,坚守文化惠民初心,以精品创作为抓手,推出更多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让陕西群众文艺的魅力持续绽放。”邵怡说。(本报记者 秦 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