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完么吉:
让藏戏和金城公主“活”在台上
“直到今天,我仍觉得获得文华表演奖像一场梦。”完么吉难掩激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她艺术生涯的肯定,也激励着她以更高标准塑造角色,用藏戏艺术讲好青海故事。
作为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青海省藏剧团)大型安多藏戏《金城公主》的主演,完么吉凭借精湛深沉的表演与细腻入微的情感诠释,成功塑造了“汉藏文化交流使者——金城公主”的形象。她将金城公主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扎根青海的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让她斩获了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更为青海舞台艺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城公主》以有着近600年历史的藏戏艺术,讲述了一段跨越1200年的文化交流史诗。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表达,赋予这部作品崭新的时代内涵,搭建起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艺术表现上,该剧既保留了安多藏戏的传统程式与美学特质,又创造性融入当代舞台艺术元素,形成“传统为骨、现代为魂”的独特风格;音乐创作中,高亢激越的安多唱腔与唐代宫廷乐韵交织共鸣;表演程式中,严谨遵循藏戏规范的同时,又注入了现代戏剧的情感张力。
创新,让古老藏戏焕发新生;完么吉的传神演绎,则让历史人物真正“活”在台上。完么吉说:“这部剧里,我的角色涵盖5种风格、25个高难度唱腔。仁青加导演亲自把控每一处唱腔的轻重缓急和情感的收放强弱。为了贴近角色,我翻阅了大量历史书籍,反复揣摩剧本细节。我希望能尽全力将这个充满使命与荣耀的角色立在舞台上。”言语轻松,背后却是海拔3000米高原上的艰辛付出——带着未愈的手术伤口、产假期有限的体力,完么吉坚持起早贪黑排练,在高原环境下完成真声演唱。这些镜头之外的苦功,正是“台上一分钟”最真实的注脚。
“起初我经常失眠,担心演不出金城公主的智慧与勇气。渐渐地,我似乎走进了她的内心,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使命感。”完么吉说,成功的背后离不开青海省对文艺创作的持续引导与支持。
自《金城公主》立项起,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便将其作为推动全省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从剧本打磨到舞台呈现,全程提供坚实保障。冲刺参评阶段,更通过精细化指导与统筹协调,全力支持剧目角逐文华奖。
成都终评演出结束后,《金城公主》剧组即赴天津展开巡演,让更多观众领略藏戏的魅力,让金城公主促进文明交流、推动唐蕃友好的历史事迹,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文化认同的生动实践。
“我将继续打磨演技、积淀文化、提升修养,努力塑造留在观众心中的角色。我会继续在舞台上传承藏戏,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将藏戏的种子播进孩子心里。”完么吉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愿毕生坚守,让这门600年的艺术在新时代‘活’起来、传下去,成为连接民族情感的文化纽带。”
“这份荣誉,是肯定,更是起点。”完么吉说,她将继续用舞台和角色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藏戏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本报记者 张 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