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10月24日,上海世久非遗国际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举办。作为上海深化非遗国际传播的重要举措,本次交流会集聚海内外百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围绕大漆工艺展开研讨,并启动青年工匠支持计划,为亚洲传统工艺国际协作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交流会由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主办,上海市虹口区相关部门支持,11家专业机构提供学术支撑。活动延续上海世久非遗保护基金会2023年非遗国际交流成果,在溯源八千年大漆工艺的同时,聚焦漆艺的传承与创新,呈现中日之间的工艺交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文化空间,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基本维度,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等多种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指出,人类在大漆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充分的感情赋能,这才使它获得了不朽的艺术光辉。本次活动对大漆文化的保护传承作出积极贡献。
在学术对话环节,中日5位专业代表围绕正仓院宝物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探讨了当代亚洲漆文化圈面临的挑战与共建路径。同时,专题会议聚焦漆树栽培、生漆采割、大漆精制技术等领域,以三场学术报告和圆桌交流,进行微观洞悉和行业研讨。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通过讲演《我四十年来的漆器创作实践》,激励启发现场的青年工匠。
在本届交流会上,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发布《倡议书》,发起设立“世久传统工艺技术研修社”,20位中外专家现场署名支持。同步启动的“世界青年工匠非遗支持计划”,将以传承人为核心,长期帮扶青年工匠,助力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据悉,上海世久非遗保护基金会将机制化举办非遗国际交流会,以传统工艺为纽带,持续推动技艺传承与文明互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