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承千年窑火 展定瓷之美
——看纪录片《定窑瓷话》
中国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官窑名瓷,定窑是其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场。在近千年的生产史中,定窑有长达500年的贡御史,以淡雅釉色、丰富纹饰和简约典雅造型而闻名。近日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定窑瓷话》,以定瓷匠人故事为切口,呈现了定瓷从历史辉煌迈向当代复兴并焕发创新活力的千载历程,引发广泛关注。
《定窑瓷话》跨越千年时空,揭秘定窑身世之谜:定窑断烧以来,考古学家与陶瓷工匠设法发现窑址、梳理“家谱”、复原工艺。定窑遗址东起通天河畔,西止燕川山下。从涧磁村堆积如山的瓷片遗址,到北岳庙中介绍唐代窑业管理的碑刻,表明定窑艺术并非孤立的文化遗产,它的诞生与兴盛离不开河北曲阳乃至保定独特的地理环境、原料优势和历史积淀。
曲阳是千年古县、文化大县,定瓷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如今,岗北村几乎家家做瓷,产业生态与千百年前窑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制瓷盛况神奇呼应。这些扎根地方的文化实践,正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层探索。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暨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创作团队扎根曲阳,将摄影机融入现场,让叙事从田野中自然生长,以考古发掘、技艺复原、匠人访谈与当代实践为经纬,以“寻找定窑”“如琢如磨”“窑火千年”“新星之火”4个题眼锻造全片,每集25分钟串联集锦,用影像绘出一幅定窑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画卷。
《定窑瓷话》不仅是一部关于瓷器的艺术影像,更是一段关于人与器、技与道、古与今的深度对话。该片将大量篇幅聚焦于当代陶瓷艺术家、考古学家和非遗传承人。考古学家黄信在50万瓷片中梳理历史谱系,探寻古瓷密码。当代定瓷的复烧始于20世纪70年代。匠人们在没有场地、窑炉、原料和工具的背景下,寻找泥料、调配釉水、试验烧成,以刀为笔、以瓷为纸、以窑为模,艰难求索复原失传800年的定窑工艺。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一代陶艺人师古不泥古,引入数字建模、3D打印等技术,构建“当代定瓷”的表达方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活力。
《定窑瓷话》既有生活温度、学术深度与历史厚度,又保持强烈的艺术美感。其影调和构图颇具古典绘画韵味,将含蓄、内敛、高雅的宋瓷美学风格与中华民族性格视觉化。该片大量运用微距镜头,以高清影像展现定瓷釉色、质感、刻花纹路等器物细节;运用大量特写镜头捕捉刻刀划过泥坯的瞬间、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细微变化以及匠人凝视窑火时专注的眼神等,背景辅以温润的白雪、火红的石榴、从容的蜗牛,既有枯燥与清苦随行、失败与挫折相伴,更有淡泊与宁静致远、惬意与诗意共舞。
如今,定瓷被作为古老东方艺术珍品广泛收藏,并且从博物馆的橱窗飞向寻常百姓家。古老的定瓷在历史空间、生活空间、情感空间之外,拥有了更为广袤的文明互动空间。
(何 美 作者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