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传统文化与潮流“破壁”拥抱,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眼前一亮。
前段时间,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草根取经团”的故事打动无数观众后,景德镇陶瓷匠人制作了“浪浪山小妖怪”盲盒与热点呼应。这是一次精彩的“相遇”,盲盒塑形阶段采取手工拉坯与捏塑结合的方式,指尖的温度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灵动性,小猪妖耷拉的耳朵、猪妈妈慈祥的眼神,都在匠人的巧手下栩栩如生。施釉环节更是考验匠人功底,他们根据不同角色的性格设定调配专属釉色,猪妈妈的温柔用暖黄釉表现,猩猩怪的“机敏”则搭配墨黑釉。敏锐捕捉流行文化的手工艺者将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语言,赋予角色以灵魂和温度。
此前,泡泡玛特推出的潮玩玩偶MOLLY“嫣胭入轧·瓷”版本,创新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扒花”工艺;他们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合作,绒花元素巧妙运用在角色设计当中,让潮玩增添了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实现了非遗技艺与潮流玩具的新奇碰撞。越来越多追求个性与文化内涵的消费者对这样的设计十分喜爱。
近年来,传统文化与二次元的碰撞融合总是带给人们许多惊喜。二次元在技术、市场等方面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带来契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为二次元的本土化创作提供了素材灵感,使其在内容生产、审美风格和价值表达上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魅力。
目前正在热映的动画影片《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片尾鸣谢的博物馆多达几十家。片中曹操与袁绍儿时偷的香炉、袁绍宴请曹操时案几上的青铜器、漆器等,很多细节在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都能找到原型或灵感。
“我乃哪吒三太子,能降妖来会作诗……”动画电影《哪吒2》中的“金句”有鲜活生动的天津快板味。电影片头曲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声音“宇宙”,贵州黔东南州的“舞乐蝉歌”乐团以传承千年的非遗之声“侗族大歌”为这部电影注入了听觉灵魂。正如导演饺子所言:“中国传统文化是动画电影创作的一座巨大宝藏。”
此前大热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为传统文化和游戏、文旅的融合打了一个样。古建筑成为游戏不可或缺的背景和元素,强化了游戏蕴含的中式审美和东方韵味,并带动了山西文化旅游热。
中国动漫集团总经理刘鹏告诉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动漫、游戏IP不断涌现,这些经典文化的重新演绎,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更具深度和吸引力的文化素材。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二次元文化与文旅双向奔赴,这种跨媒介的文化表达,以数字创意彰显了文化自信。二次元文化产品成为传统文化和当代年轻人对话的桥梁,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当充满奇幻色彩与创意的动漫、游戏IP与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文旅产业相遇,恰似一场美妙绝伦的化学反应,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动漫IP为文旅产业注入了鲜活的灵魂与创新的活力,旅游不再仅仅局限于观赏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而是有了更多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文化体验性。文旅产业则为动漫、游戏IP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多元化的发展空间,让虚拟世界得以在现实中呈现,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漫的魅力,进一步延长了动漫、游戏 IP 的产业链,实现了商业价值的延展。
在融合发展中,应注重对动漫、游戏IP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呈现。“不仅仅是展示动漫形象,而是将动漫、游戏等二次元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融入旅游项目的各个环节中,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刘鹏说。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文旅产业可借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游戏、动漫构建线上叙事、线下体验、衍生消费的循环,而非止步于引流,应注重用户体验的流畅性和沉浸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虚实世界的无缝衔接,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文化情境。
刘鹏还提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动漫、游戏等二次元产品新意迭出,通过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美学体系。在全球文明相互交流、借鉴的环境下,中国动漫、游戏像破茧的蝴蝶一样,在文化传播中找到了一条充满东方智慧的表达路径。(本报记者 曹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