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1日,经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授牌,传统手工棉纺技艺品牌——百布堂美好生活科技(湖北)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刘礼堂专家工作站”。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刘礼堂一行参加授牌仪式并参观调研。
“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是枣阳民间世代传承的手工纺织技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枣阳市鹿头镇雕龙碑遗址出土的陶制纺轮,距今约6200年,印证了当地纺织文化的源远流长。2021年,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中,百布堂美好生活科技(湖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其华向刘礼堂一行介绍了品牌的发展历程。她回忆道,童年时母亲在灯下脚踩织布机的身影,在她心中埋下了传承粗布技艺的种子,怀着“让老手艺活下去”的执着信念,她与丈夫刘大有在武汉共同创立了“百布堂”品牌。
座谈交流环节,双方围绕非遗的深度挖掘与学术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讨论。
刘礼堂对企业在非遗保护、传承、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钦佩与赞赏。他介绍,其研究团队长期专注于文化遗产学、民俗文化、茶文化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具备扎实的文献考据、理论整合与资源协调能力,未来将着手与百布堂合作共建实习教研基地,并组织编纂《百布堂志》,实现每一块粗布“有源可溯,有故事可讲”。
张其华表示,百布堂拥有成熟的非遗技艺、完善的生产基地、畅通的品牌渠道以及宝贵的市场数据与用户反馈,期望与专家团队共同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与落地。
百布堂美好生活科技(湖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其华、品牌创始人及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大有与刘礼堂共同为专家工作站揭牌,标志着校企合作开启新篇章。
与会者认为,刘礼堂专家工作站的设立,将为枣阳粗布技艺的活态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双方将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承千年的纺轮,继续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故事。(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