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黑龙江望奎县:
唤醒老皮影的新生机
9月14日,皮影爱好者小陈早早来到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皮影传承中心学习皮影技艺。老师告诉他,皮影首先要设计好创作内容,进行画稿创作,然后选好驴皮相应部位进行雕刻,还要通过敷油上色、晾干压平等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好成品皮影。小陈说,从小就爱看皮影戏,也很想参与皮影制作,但因条件有限使得愿望无法实现。现在他不但可以参加皮影传承人定期举办的培训,还可以利用周末闲暇时间走进皮影传承中心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
望奎皮影是集弹、唱、拿影、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戏曲艺术,并作为中国皮影戏子项目,于201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望奎县文化馆馆长孙福军表示,当地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式保护传承体系,使望奎皮影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夜观兵书与战策,排兵布阵设了计谋……”这是望奎皮影戏《三请樊梨花》中的经典唱段,通过生动的皮影表演,将古老的故事呈现给观众。望奎皮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关海英说,剧目是皮影戏的灵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为此,望奎县把《岳飞传》《杨家将》等经典剧目及一些濒临失传的剧目进行整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并让其重新与观众见面。
同时,望奎县成立了皮影戏保护小组,录制了珍贵影像资料,出版了相关教材。此外,对《三肖庙》等20余盒录音带进行数字化保护,使其更好地保存和传播,还翻录皮影戏《穆桂英指路》,让经典剧目焕发光彩。
望奎县还建设了皮影展厅,展出皮影图片50幅,影人、影卷、乐器等2000余件,生动地展现了望奎皮影的历史变迁、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特别是创建的皮影广场,把皮影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提高了望奎皮影的影响力。
望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可心介绍,人才短缺是望奎皮影面临的最大难题,望奎县通过建立皮影艺术人才数据库,把能发挥作用、承担传承责任的艺人吸收进来,并制定培养、培训计划,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
关海英在望奎县文化馆的组织下,利用她的工作室进行常态化教学培训,内容涉及雕刻、演唱、操纵等基础性技艺。除此之外,关海英还把皮影技艺带到了校园,通过精彩的表演、耐心的讲解,激发起广大学生对望奎皮影的热爱。
已经78周岁的望奎皮影第四代传人谷宝珍这些年陆续培养徒弟几十人,但这些徒弟最终能坚持下来的非常少。针对这一问题,望奎县鼓励老艺人开展家庭式皮影传承,谷宝珍的女儿成为望奎皮影传承主力,老艺人张淑荣、宋官柴也将皮影雕刻制作技艺传授给女儿。家庭式传承在推动望奎皮影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望奎县加大对望奎皮影的宣推力度,《三请樊梨花》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还先后在中俄文化大集等文旅展会上亮相,极大地提升了望奎皮影的知名度。
望奎积极推动“望奎皮影+”建设,通过创建皮影就业工坊,为农民带来收入。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展网络展演、直播带货,为望奎皮影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望奎还选取传统剧目中杨宗保、穆桂英等经典人物形象,雕刻成工艺品摆件。设计推出皮影画、皮影吊坠、皮影挂件等特色旅游纪念品。此外,将皮影戏展演中心纳入旅游线路,吸引游客看影戏、听影腔、刻影人,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在,望奎皮影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4级传承人体系。孙福军说,下一步将通过打造望奎皮影展演品牌、文创品牌、人才品牌等,进一步推动望奎皮影“活态”传承、焕新出彩。(本报记者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