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丝绣进课堂——
从一针一线开始
9月3日,黑龙江哈尔滨市级非遗项目青丝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晓红带着一大包针线及各种颜色的布料来到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为高中二年级的33名学生讲授一堂青丝绣技艺与布艺结合的课程。这堂非遗课也是该校“开学第一课”。
上午8点,郭晓红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青丝绣的来历后,开始分发针、线、布等青丝绣制作材料。郭晓红从分线穿针讲起,只见她拿起细如发丝的一根线,在线头轻轻拧成尖状,又把线尖端的虚毛剪掉再拧一次,线头既尖又直。她又拿起3.5厘米长的绣针,对准针眼穿认,一次成功。
现场很多学生都没接触过绣针,一不小心就被针扎到手了。郭晓红启发大家,穿针引线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认真对待。“青丝绣创作,从穿针开始,必须处处认真,不能有丝毫含糊。”郭晓红说。
随后,郭晓红开始传授起平针针法。她把两片相同的布对接摆放,正面对正面、背面对背面,同学们也按照她的做法操作。她把针从两块布的底端穿过去,返回后再补一针,两块布就连在了一起,接着从下往上缝。郭晓红告诉大家,不同青丝绣作品,起到连接作用的平针针法细密度也不同,可根据作品的需求进行疏密调整。
郭晓红领着学生们继续缝针,很快就缝到了两块布的顶端,缝完最后一针就是打线结。只见郭晓红在线的底端把线打成一个圆圈,把针从圆圈内穿过,另一只手把圆圈撸到线的根部,一使劲儿,一个紧贴布面的线结就完成了。
学生们看到郭晓红操作起平针法很容易,可到了自己手里就不听使唤,干着急使不上劲。郭晓红走下讲台,五六个人一组,对每个人进行手把手示范。在郭晓红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很快掌握了平针法的操作技巧,完成了两块布的对接缝制。两块布缝合虽然很简单,但也为同学们带来了成就感。大家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拍照并发朋友圈。看到这一幕,郭晓红欣慰地笑了。
今年46岁的郭晓红,自幼与姥姥和母亲学习青丝绣。据郭晓红介绍,青丝绣以人发为线,经过清洗、沉淀、养护等程序,加工软化染色后开始刺绣。青丝绣选用真丝面料,纯手工刺绣,作品从装饰画摆件到双面绣真丝团扇,还有耳环、扇子及背包,作品细腻清秀,意境隽永,一根绣针将青丝绣与现代生活用品结合得淋漓尽致。
郭晓红用一上午的时间,为学生们带来生动的“开学第一课”。从辨别布料、讲解扣针、锁针等基本针法到以小玩偶布艺兔子为例,传授布艺兔头部、耳朵、脑袋、尾巴、四肢的缝制,郭晓红通过通俗易懂的示范、手把手的传授,让学生们掌握了青丝绣的初步做工。一名学生表示:“通过学习青丝绣,我已经爱上了非遗,以后一定好好学习非遗技艺,争取也成为一名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郭晓红走进哈尔滨市多所中小学传授青丝绣技艺,都是从穿针开始,使得很多学生改掉了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坏毛病,不仅成绩提升了,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郭晓红的心愿是创建青丝绣传承基地,通过建设青丝绣博物馆、编写青丝绣教材、开发青丝绣文创产品、培养青丝绣人才、举办青丝绣论坛等方式传承、传播青丝绣。(本报记者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