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村晚”上的贵州“村T”
7月23日,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让世界看见·贵州‘村T’”文化展演,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苗侗风情园举行。
活动以“村T”时尚走秀为核心,通过歌舞、非遗展示、原生态表演等形式,全方位呈现黔东南16个县(市)的民族文化资源。来自各县市的少数民族代表身着传统服饰登场,剑河锡绣、丹寨蜡染、榕江侗族服饰等数十种精美的民族服饰在T台上熠熠生辉,苗族银饰的璀璨、侗族刺绣的细腻、水族马尾绣的灵动成为全场焦点。
新锐设计师古阿新以及众多扎根贵州的设计师,携精心创作的作品登上“村T”舞台。设计师巧妙地将苗族刺绣、蜡染等传统工艺元素融合现代时尚设计语言,通过模特的生动演绎,向观众展现民族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
作为全国首创的民族服饰文化展示平台,贵州“村T”自2024年7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多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及国际舞台,已成为展示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持续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本报实习记者 王雪峰/文)
身着民族服饰的小模特在舞台走秀 杨展凌 摄
祖孙三代上“村晚”
在太行山麓,有一座26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称“阳阿”的大阳古镇。7月11日,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阳阿奏奇舞”夏季乡村“村晚”在大阳古镇启动。
“阳阿奏奇舞”源于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箜篌引》一诗,意为“阳阿之地善于表演杰出的舞蹈”。对文艺的热爱仿佛印刻在每个大阳人身上。“阳阿奏奇舞”夏季乡村“村晚”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10届。“村晚”节目均由本地居民自编、自导、自演,每周五和周六开演。
“村晚”让平日忙碌的人们有了相聚的机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情谊,也让村民的夜生活愈发热闹,为古镇增添了浓浓烟火气。7月11日的“村晚”在打铁花表演中震撼开场,从激昂豪迈的《阳阿韵鼓》,到勾勒山水长卷的民族舞蹈,再到接地气的方言小品,都凝聚着村民的心血与热爱。
今年22岁的裴婕妤乐从14岁开始走上这个舞台,这些年,她的母亲、奶奶和弟弟也陆续参演。舞台上祖孙三代大显身手,舞蹈、鼓乐、唱歌、朗诵、小品等节目年年不同。“我们节目差不多排了一个月,每天晚上八点大家挤时间练习,就是为了站上这个属于我们的舞台。”村民、演员程晋艳说。
大阳镇文化站站长颜文红介绍,泽州县的夏季“村晚”每年都备受瞩目,因为这里就是老百姓的大舞台,大家随时来随时演,不仅欢喜了群众,也成为人们消夏纳凉的好去处。(本报记者 朱 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