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云激荡,波谲云诡。岭南武术门派——蔡李佛拳门徒“江一龙”在擂台上一战成名,被封为“南拳王”,却也激起了武林的汹涌波涛……近日,将戏曲与南拳巧妙融合的粤剧《南拳》2.0升级版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亮相,获得满堂喝彩。粤剧《南拳》将粤剧和蔡李佛拳结合,以当代舞台艺术活化传统武术,用传统武术为粤剧注入新的内涵,也体现了主角“江一龙”的饰演者——一级演员、粤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州粤剧院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陈振江对粤剧的创新理念。
粤剧《南拳》于2024年8月开排,同年11月在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开幕式上作为开幕剧目上演。为了更好地展示戏曲与南拳的融合,陈振江和演员们提前3个月跟武术师傅学习蔡李佛拳,在熟悉戏曲程式的同时,深入了解蔡李佛拳的一招一式。“两者的融合,一方面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道路。”陈振江说。
陈振江原名陈镇江,在粤剧名家红线女和师傅欧凯明的建议下改名为陈振江,寄托着振兴粤剧的愿景。出身于粤剧世家的他6岁随母亲登台,拖着一条长长的马鞭饰演《白兔记》中的“咬脐郎”。从广东粤剧学校毕业后,他先后排演了《南唐李后主》《雾锁东宫》《红鬃烈马》等传统长剧,《洛水梦会》《花园对枪》《风雪山神庙》等折子戏,成为广州市粤剧代表性传承人。
多年来,粤剧行业一直在探索创新方向。粤剧传统表演手段丰富多样,极具研究价值,其舞台呈现多为历史题材。对于如何创新传统表演手段,陈振江思考,通过对传统戏剧进行重新编排,融入新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从而赋予旧有题材和人物以新视角、新维度。配合舞台声、光、电效果以及契合观众的审美节奏与审视角度,可以使旧戏焕发生机与魅力。
前段时间,陈振江将古诗词与粤曲相结合,以粤曲作为主旋律,并融入现代流行编曲元素,吸引了不少人关注。通过将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与粤曲的婉转唱腔相融合,再结合现代流行编曲表现出时尚感和节奏感,使得这种音乐形式既具备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一些年轻听众评论,没想到粤剧这么好听。
粤剧是包含了多种元素的综合性艺术,海纳百川的基因也让粤剧与各种流行文化和形式创意对接。由此,传统的粤剧不断焕发新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粤剧粉”。“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戏曲相结合十分重要。”陈振江认为,在不改变戏曲本体的前提下,注入现代音乐剧元素,增添新的叙事手法与形式,推出不同类型的作品以吸纳年轻观众,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形成全新的认识。
陈振江曾经在舞台上塑造过许多人物,他为粤剧增加话剧元素,强化人物内心塑造,以更立体地展现人物形象。戏曲聚焦于技术、行当展现及戏曲本体的张力呈现,而话剧更注重人物内心塑造,因此,陈振江编排新戏时,会着重考量如何将内心体验与戏曲程式融合,让观众更快触及角色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和情感触动。
创新的粤剧,还要以创新的方式来传播。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陈振江和同事将作品精华片段提炼为小视频,并在社交平台发布。在小视频制作过程中,他们运用专业剪辑技巧,在短时间内向观众充分展现戏曲表演的魅力。
“无情不感人,无技不惊人。除此之外,要用当代视觉去贴近年轻人的审美,激发粤剧的创意,让更多年轻人对粤剧产生兴趣,进而了解粤剧、喜欢粤剧。”陈振江说。(本报记者 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