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一年一度的太公祭秋祭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刘基庙举行,以秋祭仪式、非遗大集、演出等形式,追思刘伯温,传承厚重文脉。
刘基,字伯温,处州路青田县南田(今温州市文成县)人,“太公”是后世对他的尊称。太公祭是以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有春秋二祭。其中秋祭在刘伯温诞辰日农历六月十五举行,由巡城、赞礼、伯温福宴、晚间文艺表演等部分组成。2011年,祭祖习俗(太公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5年,春祭随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秋祭为何在盛夏举行?文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非遗中心主任郑文清介绍,古人祭祀一般是春夏秋冬四祭,每一祭在每个季度的第二个月(仲月)举行,后来演变为春秋二祭。刘伯温生日在秋祭前后,后便把诞辰日这天定为秋祭的时间。“春秋祭典仪式有所区别,春祭由家族主导,时间较长,包含祖祭交接仪式;秋祭主要包括庙内祭祀和巡城两部分,参与度更广、场面更宏大。”郑文清说。
今年秋祭由刘伯温后裔二十三世孙刘忠翰主持,仪式共有击鼓、行礼等25个环节。“太公祭延续了500多年,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做好太公祭的保护传承工作,可以让大家了解明代官员的祭祀礼仪,更关系着刘伯温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非常重要。”郑文清说。在意大利读书的华侨周宣余,此次趁着假期回到家乡,赶上了这场热闹的祭祀活动。她表示:“从小听着刘伯温的故事长大,这次参加秋祭活动更像是一场寻根之旅,总能在熟悉的场景中找到自己的根脉。”
作为太公祭秋祭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伯温非遗大集”同期举办,吸引了近18万人次参与。在南田镇伯温道集,古色古香的摊位沿街道错落排开,车水马龙间,恍若穿越到明朝的烟火市井。在这里,游客既能近距离领略石雕、畲族彩带编织、棉绳包制作等非遗技艺,也能品尝糖画、培头糯米糍、伯温烧饼、伯温家酒等非遗美食。
除了刘基贡茶、伯温家酒、伯温烧饼等与刘伯温相关的非遗项目以及鱼灯阵、药发木偶等浙江省的非遗项目,“伯温非遗大集”还引入英歌舞、火裙舞等其他省份的非遗项目。如在非遗巡游环节,潮汕英歌舞亮相,身着绚丽服饰、面绘特色脸谱的表演者手持双棒,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沿街巡游,动作刚劲、阵型多变,击棒声整齐划一、气势磅礴。鱼灯、花车等紧跟其后,让大家沉浸在浓厚的民俗氛围中。
在秋祭活动举办期间,沉浸式原创音舞诗画剧《伯温出山》在南田镇武阳村迎来首演,众多游客在光影交错中穿越历史长河,了解刘伯温的足智多谋,以及心系天下、为民请命的高尚品格。此外,依托AI大模型研发的“青年刘伯温”,吸引公众与之共话历史、共论人生。
当地还拓展出伯温福宴、南山夜肆、伯温道集、伯温茶庐等,将特色美食、本地农产品、文创产品等融入其中,吸引了大量游客参加,显著提升了当地民宿的入住率以及食品、农产品等的销售量。“我经营的宾馆在祭祀举行之前就订满了,活动期间的收入比往年多不少。”文成县南田镇居民刘瑞臻说。
据悉,文成县将常态化举办“伯温非遗大集”,并与刘基庙景区联合,形成白天文化深度游、夜间光影娱乐游的模式,以提升游客停留时间、年轻客群占比。“我们将深入发掘伯温文化资源,不断活化伯温文化载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建设更具影响力的‘伯温福地’、更具标识度的‘山水侨城’,以文旅融合赋能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文成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李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