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版本作为文明传承的核心载体,既是历史记忆的容器,也是时代精神的镜像。从甲骨卜辞到数字云档,从典籍善本到生活凭证,版本的迭代与存续深刻映射着文明的演进轨迹。为系统梳理版本的文化价值,揭示其在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光明网策划推出《版本的力量》系列短视频,以多元视角解读“版本”这一凝固的文明基因,通过穿越时空隧道、触摸文明脉络,探索如何以版本的力量鉴古今、明未来。
“佛山木版年画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主要特色就是造型非常丰富,人物和气,都是表达吉祥喜庆的题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介绍道,佛山木版年画有一个特别的技艺,叫填丹。四色套印之后,会把白底给手工填成红色或者橘黄、橘红色。这种颜色它并不是正红,它是橘黄、橘红这种亮的红色,是非常符合岭南这种灰调的建筑的。
“何以解忧,可以有年画。”如果杂货铺能够“解忧”,年画铺为什么不可以呢?曾经,师父的身影治愈了刘钟萍;如今,她也要用自己的手艺治愈更多的年轻人。
“我们这一整套出圈的作品叫《诸神复活》,有五款,也叫《五福临门》。五款分别是行桃花运(和合二仙)、逢考必过(状元及第)、丁财两旺(天姬送子)、得‘一’个亿(财神)、健康平安和掂过碌蔗(持刀将军)。”刘钟萍解释道,其最精髓的地方就在于许愿请年画接福气的仪式感,通过年画把福气接回家,且五款年画分别对应姻缘、学业、子孙、财富、安康这五大人生阶段,背后是有这样的一个好事接连发生的一个逻辑。
“见人、见物、见生活”——在不断更迭的年画版本中,刘钟萍以当代视角重构年画的解忧密码。这场传统与新潮的双向奔赴,既守护着刀与木对话的匠人温度,更以年轻态表达唤醒文化基因,为古老年画注入鲜活的时代脉搏。
监制:赵刚
策划:赵艳艳
记者:杨亚楠 刘晗旭 金昱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