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赛龙舟是广东省东莞市影响最大、活动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地域标志性的传统文体项目。5月1日,“龙腾湾区·潮涌东江”2025年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在东莞万江街道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启动。这是“粤式新龙舟 绽放大湾区 广东文旅邀您来”系列活动之一,以此为开端,“龙舟之乡”东莞正式进入“龙舟时间”。
“正丫起龙”作为东莞赛龙舟的前奏,是每年东莞龙舟月的首场活动。经多年传承衍化,“起龙”已形成一种龙舟民俗,在正丫村尤为持久。5月1日清晨,正丫村20多名青壮年下水“起龙”。他们挖出淤泥中的松木老龙,取出压住船身的沙包,掏出积压在龙船里的泥沙,舀出船里的积水,清理船上的淤泥。经过简单的“沐浴”后,村民为老龙舟装上冚板和龙头,并往龙口处放入“禾青”,完整再现东莞水乡龙头开光、请龙头、起龙、洗龙、点睛等环节,让老龙船焕发新光彩。“这场仪式让我们记住了自己的根在哪里。”正丫村村民谢先生说,“‘起龙’在东莞水乡有几百年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感受这份热闹和乡情。”
万江街道的龙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万江景素有“东莞龙舟第一景”的美誉。近年来,万江街道擦亮“东莞龙舟第一景”品牌,将非遗项目升级为沉浸式文旅产品,包括举办“正丫起龙”仪式、农历五月初四汾溪景游龙趁景、农历五月十四新村游龙趁景等系列龙舟主题活动,打造具有万江特色的“龙舟宴”美食品牌。除了“起龙”仪式外,当天还举行了正丫村龙舟民俗文化千人巡游、正丫湾龙舟村祈福之旅、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龙舟文化主题艺术展览、正丫龙舟趁景、青年龙舟体验赛等活动,集游、食、展、赛、演于一体。万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顺娇表示,万江将推出“1+1+13”系列活动,让大家感受龙舟文化的精彩。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近距离领略市、镇、村三级共建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的丰硕成果,更从中窥见“百千万工程”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美好图景。
“正丫起龙”仪式活动现场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四月八,龙船兜底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东莞水乡各村要把上一年埋藏在河涌的龙船取出,以备今年端午节游龙趁景或者龙舟竞渡,即是“起龙”。此后,各村龙舟队伍陆续开展划龙舟活动。今年5月5日是农历四月初八,望牛墩镇芙蓉沙村的数十名青壮年踏入齐腰深的河床,合力托起一条“25岁”的松木龙舟。伴随着醒狮的欢腾,年轻人抬起案板、请出龙头,安装到船首。“一点龙眼,龙精虎猛;二点天庭,鸿运当头;三点龙鼻,事事顺利。”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吟诵完,用朱砂笔为龙头点睛,祈求风调雨顺。随后,龙舟健儿们坐上龙舟,老龙船迎来试水时刻,并顺利完成采青。“这是水乡人的情怀。”望牛墩居民梁先生说。祖籍湖南的罗先生特意带上孙子观看起龙仪式,在他看来,“起龙”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希望孙子从小就了解龙舟文化。
中堂是“中国龙舟之乡”,每年都举办龙舟景,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各村轮流举办龙舟景,素有“中堂龙舟九景”的说法,形成了独特的龙舟文化。5月5日这天,中堂镇也举行了“起龙”传统民俗活动,正式开启龙舟月嘉年华。当天的“起龙”仪式上,还举行了龙舟文创产品发布会,发布了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合文创公司开发的非遗龙舟木质拼装模型。这款产品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舟制作技艺,构件按榫卯古法组装,让非遗工艺在指尖传承。当天,龙舟健儿们即兴表演了扒艇仔趣味赛,为龙舟月预热。通过举办龙舟文创展示、创意集市等配套活动,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堂龙舟制作技艺、非遗特色美食中堂鱼包及中堂腊肠,展现非遗魅力和水乡风情。
作为著名的“龙舟之乡”,东莞有着全国最长的龙舟月活动。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东莞将以“龙腾湾区 潮涌东江”为主题,依托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结合“百千万工程”建设,聚焦文旅体高质量发展,推出龙舟竞渡、非遗墟市、正丫湾龙舟系列主题展、农文旅体验等活动,覆盖全市18个镇街,打造集文化传承、体育竞技、旅游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殷柱华表示,希望以龙舟月为契机,让广大市民、游客尽情参与、乐享其中,共同体验东莞龙舟的精彩,感受人文湾区的独特魅力。(本报记者 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