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惠及44个国家和地区——
亚太地区的非遗保护能力建设迈向新高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履约能力建设培训班的学员在蒙古国进行田野调研
亚太中心为泰国举办第二期非遗师资培训班,中方专家考察银器制作项目。
4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简称“亚太中心”)在北京召开管理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该中心2024年度工作报告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等事项。截至今年1月,亚太中心共举办国际培训活动87期,惠及亚太地区的44个国家和地区、3580人次,这一成果得到与会各方的高度认可。
覆盖全面 重点突出
亚太中心是中国政府支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承担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的非遗保护能力建设任务。自2012年成立以来,该中心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指导,通过开展国际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能力建设战略实施以及亚太地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024年,亚太中心共组织国际培训10期,我们计划在2025年将培训规模提升至12期。”据亚太中心主任张晶介绍,培训在全面覆盖亚太地区各层级相关方的同时,侧重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优选事项,精准对接相关国家实际需求设计培训主题,并积极探索跨领域课程融合与互动教学创新,切实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次会议上,管理委员会批准的2025年12期培训计划中,既包括面向亚太地区和东盟的5期区域班,也涵盖面向老挝、蒙古国、印度尼西亚、中国、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和孟加拉国的7期国家班。培训主题沿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能力建设的既定课程,如非遗清单制定、非遗保护计划制定、履约能力建设等。同时,紧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期工作重点,如能力建设网络拓展与师资培养、非遗与教育、非遗与气候变化、非遗与可持续发展、共有遗产等,还将特别关注土著群体、青年群体和女性群体参与活态遗产传承与保护等议题举办培训课程,力求形成多元化的课程主题架构。
创新提升培训可及性
日本国立文化财机构副理事长佐藤地对亚太中心创建的东亚地区共有遗产教学方法工作坊和非遗线上课堂表示高度赞赏。她认为,两种培养方式对提升培训可及性和非遗保护公众意识有重要意义。
2024年11月,亚太中心在江苏常州联合举办首期东亚地区共有遗产教学方法工作坊,近20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蒙古国的非遗教育工作者参训。工作坊聚焦非遗保护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通过交互授课、案例分析、田野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参训人员探讨遗产与教育融合的教学方法,并将培训成果应用到教育工作中。
非遗课堂是亚太中心2024年启动的线上学习平台,旨在向公众普及非遗知识。该课堂在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同步上线,以中英双语呈现,设“基本文件”“课程列表”和“我的课程”三大板块。用户可学习《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与学》动画视频和“非遗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等内容,通过测试后还能获得证书,以此激励大众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升亚太中心在区域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我们和亚太中心合作推动了许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培训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办事处自然科学事务专员杉浦爱表示,相关合作有利于机构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在文化保护上的多样性与重点,鼓励当地表达对非遗保护的想法与实践,从而增强其在非遗保护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在合作中,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增强非遗保护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通过推动不同知识系统间的共享与对话,为非遗保护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与视角,保障相关活动的成功开展。
搭建中外信息交流平台
除培训外,一系列配套和后续行动,也让亚太中心成为中外非遗保护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2024年,亚太中心优化并制作完成三年期青年培训班学员视频成果,其中,两部视频入围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举办的“2024年非遗影像展”,将培训成果进行可视化呈现。联合韩国、日本亚太中心共同开展“2024亚太地区非遗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将遴选出的27个优秀案例以中英文版成果册、宣传视频、成果展演、专题网页等形式进行展示推介,为提升亚太地区对于非遗与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知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亚太中心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讯》质量非常高,不仅可以进行案例展示,还是与当地社区保持联络的重要渠道。”韩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代表徐珍荣提及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讯》,是亚太中心重视发挥自身宣传推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职责、积极开展双向推广工作的重要成果,包括面向亚太地区介绍国际非遗保护最新动向,以及面向国际社会介绍亚太地区非遗保护实践和成果。
张晶表示,2025年,亚太中心将继续完善信息收集与成果发布机制,进一步升级《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讯》,建立涵盖亚太地区非遗保护实践、中心业务动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政策解读及国际趋势分析的高效信息传播平台,构建“网站+ 新媒体”立体传播矩阵,拓展合作伙伴,提升亚太中心在区域和国际层面的影响力与可见度。
(本报记者 王添艺 本文图片均由亚太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