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穿行古街旧巷,在白墙黛瓦间见证岁月悠长;登上古谯楼,品一碗盖碗茶,俯瞰城市的车水马龙;走进非遗体验馆,探寻莆田非遗魅力,感受其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这几天,上海游客张先生到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游玩。他说:“街区里非遗元素多,体验项目也多,人气很旺,展现了浓浓的烟火气与独特的闽风宋韵。”
近年来,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并引入多元业态、开展特色活动,传承好千年文脉、留住老城烟火气,吸引了众多游客。近日,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修缮保护 赓续文脉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金桥巷保护提升项目修缮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忙着对道路以及建筑外立面进行修缮。“我们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从2月起开始修缮,预计两年半完工。”修缮项目负责人陈爱明说。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保留着宋代“子城谯楼+十字街”的格局。这里曾走出260多名进士,街区的大路街、县巷等6条古街,串联起古建筑群,护城河、古下水道遗迹仍清晰可见,堪称“活态历史博物馆”。
2018年,莆田市正式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作为申报的重要条件,莆田市持续加大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力度,努力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020年,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一期)项目启动,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按照原形制、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等原则和拆、改、留、提、立等步骤,对街区内县巷、衙后路等6条主要历史街巷的沿街建筑和院落进行修缮,修缮改造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陈爱明介绍,为最大程度恢复古街原貌,项目还聘请本地古建专家和专业施工团队,采取先打造样板房、再逐步推进的修缮方式。
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每一座官宅府第都是历史的符号。清代廉吏彭鹏的故居属于穿斗式木构架,走进其中,只见梁枋之上的柁墩雕刻工艺精湛,松鹤、麒麟、牡丹等图案精美,令人赞叹不已。
“街区中的穿斗结构、木柱墩接、照壁等古建构造,极具莆田传统建筑特色。为力求还原历史风貌,街区邀请本地木雕匠、泥瓦匠对原建筑内可利用的老物件、旧砖瓦进行分类整理,尽量做到原物原用。例如,木梁替换按照古代榫卯方式进行,铺面门板采用折叠门、插板门两种样式等。”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少凡告诉记者。
活化利用 丰富业态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谯楼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大型鼓楼之一。近年来,莆田市扎根本地文化土壤、整合文创资源,对古谯楼进行活化利用,将其改造为“莆阳书房”。
“我们对古谯楼进行创意升级,设置了书房研学区、茶饮区、文创产品区、演艺舞台区、临展区、休息区等功能区,不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非遗研学、非遗演出等活动,让古谯楼焕发新风采。”莆田市图书馆发展协调部负责人杨智介绍,“莆阳书房”自2018年开放以来,参观体验者络绎不绝。
“站在古谯楼上放眼望去,历史感扑面而来。”广东游客张熙激动地说,“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千年古城的沧桑,还能购买国潮伴手礼,充分体验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历史文化街区是古文化的承载者,也是游客体验的新空间。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中心综合股股长郑之川说,近年来,街区积极盘活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旅游演艺、主题民宿等提质升级,规划了文旅体验区、餐饮美食区、精品休闲区、研学文化区、核心商业区、民俗展示区六大功能分区,集旅游接待、购物休闲、商务会议、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当地还根据街区街、巷、路、坊的不同特点,打造县巷百工坊非遗一条街、坊巷美食一条街、庙前创意一条街、后街特产一条街、衙后休闲养生一条街、大路精品旅游一条街,建设哲理钟楼、莆作工艺美术馆、莆阳民俗文化园、莆田华侨文化主题馆、莆田市知青文化博物馆、非遗里的中国展示馆等六大展馆,让市民游客更好体验莆田文旅的独特魅力。
记者看到,在非遗一条街上,莆田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陈氏工艺雕塑的传承人陈春晖正在展馆中向游客展示雕塑技艺。只见他短短几分钟内便将泥土塑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头像,引得游客赞叹不已。陈春晖说:“我从2023年5月入驻街区,希望通过作品展示、现场互动,吸引更多游客关注雕塑文化。”
创意活动 引爆市场
“这场巡游太精彩了,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互动。”有游客说。前不久才在街区亮相的沉浸式节目《陈文龙巡游》场面壮观,仪仗队鸣锣开道,南宋官员陈文龙扮相威武,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陈文龙巡游》旨在通过沉浸式演艺的形式,让游客深入了解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家国情怀,沉浸式感受古府新韵。”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中心文旅股负责人陈棋介绍,近年来,街区积极推动“演艺+非遗”“节庆+民俗”深度融合,推出了多场实景演出,营造了“游古街、看表演、赏非遗、品美食”的良好氛围。今年,街区还推出了“崇功祠·传奇英雄”“宋四家话莆田”“一方文武魁天下”“状元迎亲抛绣球”等实景演出。
为了吸引游客、做旺街区旅游市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还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国庆嘉年华以“共续千年繁华”为主题,非遗表演、美食体验亮点纷呈;“莆阳开春”系列活动以“闽风宋韵”为主题,精心设置21组不同造型的花灯和16处演艺场景,全天50余场展演精彩连连,吸引市民游客体验沉浸式穿越宋朝之旅;2025年“欢腾年俗在荔城”活动期间,街区开展了歌舞专场、青年专场、汉服秀、村歌嘹亮等活动,为期一个多月,让市民游客直呼过瘾。据统计,2024年,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2万元,已成为莆田文旅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夜幕降临,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内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一群群身着汉服的NPC(非玩家角色)穿梭于街巷之中,引得游客驻足拍照,莆仙戏、十音八乐等轮番上演,马蹄酥、龙须糖、龙花担泗粉等特色美食鲜香美味,莆田非遗正逐渐转化为“指尖经济”“舌尖经济”,吸引众多游客争相前来打卡体验。(本报记者 李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