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非遗的多元化传播,光明网策划推出“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聚焦非遗的活态展示与跨界融合。系列视频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亮相全国铁路,在4200多组动车组列车25万余块视频终端播放,传播覆盖人群超过4亿人次。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提名人物接受采访。
“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充分依托并发挥“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的强大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邀请多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提名人物,共述非遗亮点和行业热点。其中,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灯彩(秦淮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华讲述了代表作品《双龙戏珠》灯组的幕后故事,为“非遗+旅游”等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实践。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梅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俊讲述了代表作品《妹娃要过河》的创作过程,为老戏新排、老戏新人的“青春接力”提供了借鉴经验。
同时,2022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2023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绣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毕红等非遗传承人参与视频录制,展现不同非遗项目中的焕新亮点和时代光彩。据悉,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与支持下,光明日报社、光明网已成功组织了七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积极展现了广大非遗人孜孜不倦的坚守和探索,推动全社会对非遗保护事业的关注。
“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亮相全国铁路。光明网记者 张诗奇/摄
此外,光明网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面人(长沙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金成介绍佛山木版年画、长沙面塑等特色民俗活动,展示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
这些视频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陆续亮相全国高铁。例如,乘坐G1528次列车的旅客欣赏到了西湖绸伞承载的四季风景、乘坐D2341次列车的旅客感受到了德清缂丝织就的诗画江南……这些非遗视频以万里铁道为长卷、以镜头文字为笔墨,勾勒出一幅流动的风景,共同讲述好中国非遗的传承故事与匠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