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非遗的多元化传播,光明网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策划推出“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聚焦非遗的活态展示与跨界融合,讲述好非遗人的传承故事与匠心精神,展示好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景德镇是一块为瓷而生的土地。在这里,窑火烧了千年,蓝白相映的青花瓷凝聚着历代匠人的心血智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成为中国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的生动缩影。
“景德镇以青花瓷而闻名。青花瓷清新典雅、永不褪色,历经千年依旧能够完好如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立新对青花瓷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
自古以来,景德镇青花瓷就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青花图案也蕴含着文化交流、发展的印记。例如,缠枝纹的产生发展既和埃及的莎草纸、古希腊和罗马的茛苕纹、古印度的忍冬纹有渊源,也和陶器、青铜器上的二方连续纹样有关联。如今,景德镇的手艺人们更是将多种元素融相合,不断尝试着在原料上、图案上、器型上进行创新,催生出不少新的青花瓷品类。
“我一直想要画点与时代同步的作品,所以就用画传统风景的技艺来画新时代的景象。我创作的景德镇新时代印象的瓷板画,把景德镇的陶阳里、名胜古迹,新时代的建筑、高铁都画了上去。”孙立新站在瓷板画前,将自己的创作历程娓娓道来。近年来,他将青花瓷推向更辽阔的天地,以“一带一路”为题材绘制《敦煌之梦》,传递对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向往与期盼;用大写意画法晕染《春满山河》,诉说中国文人式幽远的哲思……在他手中,千年技艺越来越成为贯通古今的渡船。
在泥与火的交融、新与旧的交织之间,景德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不少陶瓷艺术家、爱好者纷纷来到景德镇,寻找自己的灵感缪斯、感受瓷器的工序魅力,成为一位“景漂儿”。
来自加拿大的雷菲力已经来到景德镇30多年了。他热情地分享,“青花瓷是一个特别的艺术领域、一种国际化的艺术表达。我爱青花,爱那种蓝色,也热爱在宣纸、瓷器上绘画的中国传统技艺。”这些年,他目睹了景德镇的发展变化,探索着青花瓷创作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我希望大家能来这里感受景德镇的美丽,感受它是如何融入你的血液、内心和灵魂。”雷菲力说。
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景德镇青花瓷如同中国文化的“微缩景观”,以其卓越超群的器物之美,跨越山海,融汇东西,不断为文明添彩。
策划:赵刚
统筹:陶媛
记者:杨亚楠 张诗奇 金昱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