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院庆首轮演出14场——
春秋回响 京韵悠长
京剧《白蛇传》 国家京剧院供图
为庆祝建院70周年,2月15日,国家京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春秋的回响”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带观众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
“春秋的回响”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以“春华秋实”“百花齐放”“京韵悠长”3个篇章呈现。京剧器乐联奏《百花满园迎新春》为整场演出营造了欢快的氛围。青年艺术家付佳、张兰、郭霄、杜喆、张佳春、李博、王越、田磊分别登台,为观众带来了《白蛇传》《杨门女将》《谢瑶环》《汉宫惊魂》《红娘》《瘦马御史》《铡美案》《野猪林》等经典剧目选段,将京剧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位地方戏艺术家也在演唱会上亮相。河北梆子名家王洪玲带来的《洪湖赤卫队》选段《自从来了共产党》,高亢激昂,尽显河北梆子的豪迈大气;昆曲名家魏春荣的《牡丹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婉转悠扬,如潺潺流水,将昆曲的细腻柔美展现得入木三分;秦腔名家李梅的《五典坡·大登殿》选段《金牌调来银牌宣》,粗犷豪放,充满浓郁的西北风情;豫剧名家李树建的《清风亭》选段 《奴才全将良心昧》,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将豫剧的质朴与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川剧名家沈铁梅的《李亚仙》选段《何人见我那心上人》,以其独特的高腔唱法,让观众领略川剧的魅力。
“京昆艺术紧密相连,许多京剧名家都曾研习昆曲剧目。对我来说,这次演出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魏春荣说,从现场观众的反馈中,她深感传统戏曲已经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此外,京剧名家耿巧云、胡文阁、江其虎、陈淑芳、赵秀君、宋小川、李海燕、杜镇杰、张慧芳、袁慧琴、杨赤、张建国等也纷纷登场,带来《红灯记》《麻姑献寿》《白门楼》《红色娘子军》《状元媒》《柳荫记》《锁麟囊》《捉放曹》《蝶恋花》《李逵探母》《九江口》《大漠苏武》等经典剧目选段。他们的表演炉火纯青、唱念俱佳,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表示,在庆祝建院70周年的重要时刻,选择与有代表性的剧种合作演出,不仅是为了表达真挚的祝贺,更是因为这些剧种与京剧的起源有着深厚的渊源。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对京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腔、豫剧等剧种,也对京剧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戏曲文化。此外,本次演出还向为京剧发展作出贡献的历代艺术家致敬,并展示了国家京剧院青年人才的发展潜力。
“如今文化自信之风愈发强劲,京剧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这也正是京剧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王勇表示,国家京剧院将继续传承前辈名家的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据了解,“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将贯穿全年,演出剧目既有国家京剧院创排的经典剧目,也有剧院近年新创、复排的优秀保留剧目。2月15日至4月28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院庆首轮14场演出,除“春秋的回响”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外,还涵盖众多经典剧目与现代之作,包括京剧《大闹天宫》、京剧全本《将相和》、京剧《谢瑶环》、京剧青春版《杨门女将》、京剧《春草闯堂》、现代京剧《红灯记》、现代京剧《蝶恋花》、京剧《白蛇传》、京剧《五女拜寿》、京剧《孟丽君》、现代京剧《平原作战》、京剧《满江红》、京剧《太真外传》,向观众展示新时代京剧艺术的风采。同时,以“我的70年”“我和我的剧院”为主题的星光读书会、老艺术家“回家仪式”、新一轮拔尖人才培养对象遴选、编写出版京剧考级教材等多项院庆活动也将在今年陆续推出。(本报实习记者 王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