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月12日是元宵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刘女士走进牡丹江市唐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满族旗袍展馆,各种满族旗袍让她大饱眼福。满族旗袍展馆包括满族旗袍展示区、满族旗袍文创展示区、满族旗袍历史展示区、满族旗袍互动体验区。该公司董事长、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满族旗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贾淑娟说,满族旗袍最大的特点是大镶大嵌,采用的是整衣中字型裁剪方法,无论多复杂的旗袍都是在中字型内变化。
贾淑娟从小跟着母亲学习满族旗袍制作,长大后她创办了服装学校。有一次她去南方考察旗袍制作,发现流水线制作的旗袍缺少厚重大气的韵味。之后她决定要传承满族旗袍技艺,弘扬满族旗袍文化。
自2013年起,她走进满族聚集区,向满族老人请教满族旗袍的款式及其背后承载的故事,并走进满族研究机构了解满族旗袍文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贾淑娟手工缝制、满族文化元素浓郁、时尚漂亮的满族旗袍得到认可。随后,贾淑娟设计了多种款式的满族旗袍,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2016年,满族旗袍技艺成为黑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贾淑娟投入更多精力挖掘、整理、研究满族旗袍文化。贾淑娟还带领徒弟经常走进街道社区、乡镇村屯、校园、景区等地进行满族旗袍技艺传播及展示。特别是2016年创办的满族旗袍传习所,已培养了12名满族旗袍传承人。
贾淑娟认为,非遗应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她在2016年成立了华裳服装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待业妇女、贫困村妇女等免费学习满族旗袍技艺。牡丹江市东安区东村村民苏仙凤参加培训后,凭借好手艺有了稳定收入。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满族旗袍技艺,贾淑娟牵头撰写的《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制作技艺》已颁布实施;牵头撰写的《国家服装服饰(旗袍)标准体系》已审核通过。它们对镶、嵌、滚、盘、拼、钉等针法进行了严格规定,旨在提高非遗传承水平,引领行业发展。
贾淑娟传授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她在传统针法基础上发明了雪花针法,能够将满族旗袍的精密度、耐用度进一步提升。在图案设计上,除了保留传统的花卉、飞禽、走兽等图案外,更是在简约、素雅、时尚、大方等方面下功夫,因此更加受市场欢迎。
贾淑娟还注册了“唐满华旗旗袍品牌”商标,并取得了多项专利;带着满族旗袍及文创产品走进深圳文博会、上海进博会、北京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等展会进行产品展示;组建满族旗袍模特队,通过线上线下展示新产品,提升了满族旗袍的美誉度。北京市客户刘女士网购了满族旗袍后开心地说,做工精致,文化元素满满,特别有品位。
除了旗袍,唐满公司守正创新,设计出时装系列、耳环系列、项链系列、胸针系列、手镯系列等满族旗袍文创产品,成为国内外客户青睐的伴手礼,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等国家。
贾淑娟的女儿李博慧也是满族旗袍技艺传承人,她提出“手绘旗袍”的想法,她绘制的花样不仅仅是牡丹花、凤凰鸟这样的传统图案,还将牡丹江的花鸟山色、湖泊冰雪绘制在旗袍上,成为家乡文化的流动名片。
贾淑娟欣喜地看到,很多人穿着满族旗袍走在大街上,这给了她传承满族旗袍的信心和力量。她说,下一步将在满族旗袍技艺传承、满族旗袍文创开发等方面加大力度,让更多人感受一针一线缝制的旗袍之美。(本报记者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