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石板路浸润着江南烟雨,廊檐下红灯笼随风摇晃,蒸糕的甜香从窗棂间溢出,高杆船凌空起舞,拳船水上酣战,蓝印花布在风中舒展……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浙江桐乡乌镇景区以“巳巳如意”乌镇年为主题,推出60余项融合水乡特色的活动。水上年、非遗年、科技年、乌村年四大板块交织,让市民游客全方位感受水乡古镇的年味。
腊月二十八当天,晨雾未散,东栅河道已聚满人群。十余米高的毛竹在鼓点中竖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高杆船技传承人徒手攀上竹竿,在顶端做出“金猴望月”“倒挂金钩”等惊险动作。“蚕花廿四分!”师傅用乌镇方言喊出传统祝祷,为游客送上新春吉言。
一旁,来自南京大学的学生小林举着手机记录着全程,镜头里表演者的汗珠在冬阳下晶亮,“表演的师傅说倒挂动作象征着蚕宝宝吐丝结茧,我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活着的非遗’。”
大年初一的乌镇同样热闹非凡。百米开外的拳船上,正上演一场水上的“捉对厮杀”——拳船表演。两艘披红挂彩的木船摆开“水上擂台”,表演者腾跃间激起浪花飞溅,岸上游人喝彩声此起彼伏。据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乌镇拳船表演源于南宋时期,原是蚕农祈求丰收的民俗活动,因当地方言中“船”与“蚕”谐音,如今已演变为特色展演,也是春节期间的热门打卡项目之一。
扎花灯、赏花灯、赛花灯是旧时乌镇人隆冬腊月贺新年迎新春的一大盛事。今年春节,乌镇结合“自贡灯会”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乌镇蓝印花布、香市、皮影戏、水阁等非遗项目,打造“水灯会”。整个灯会由十余组大型灯组组成,分布在乌镇的水上、陆地、空中,整个景区在华灯辉映下格外美丽。
景区将非遗与科技结合推出的各种创意产品也大受欢迎。昭明书院内,在今年央视春晚亮相的同款“机器人”受到游客围观。“机器人”的机械臂轻转,蚕茧纹、水波纹等非遗纹样在咖啡中流转,日均上百杯的“数字非遗”饮品成为新春爆款。
不远处的AIGC摄影摊位同样人气爆棚。游客们纷纷在呈现新春元素的背景前合影,仅需约2分钟,一张融合传统年味与未来感的全家福便跃然眼前。上海游客李女士看着生成的“赛博新春”照片感叹:“旗袍配霓虹,古镇背景里飞出电子锦鲤,这才是属于我们的数字年俗!”
宏源泰染坊和草木本色染坊内,不少游客正在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靛蓝染缸里,散发出古法发酵的草木清香。游客们围坐在长桌前,用木夹、竹片将白布扎出花纹。染坊师傅托起浸透的布料轻轻抖开,精美的图案便舒展开来,甚是好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染织系学生李琴抚摸着方巾称赞:“这比工业印花更有温度,像是把江南的云和水都留在了布里。”
夜幕降临,灯笼长廊点亮水巷,戏曲声、评弹声从老茶馆的雕花窗棂溢出,穿过高杆船的竹影,掠过拳船的桨声,消失在灯笼连缀的远方。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新春的非遗浪漫将持续至元宵节。元宵节当天,景区还将重现“流水载花灯”的旧俗。盏盏明灯将载着游客心愿穿过石桥,续写“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意境。
如今的乌镇,宛若一座联结古今的桥——这头是祖辈传下的蚕俗、染技、拳脚功夫,那头是年轻人为非遗注入的代码、像素与赛博浪漫。(章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