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经验总结、先进事迹传播和典型案例推广,光明网推出《守护非遗之美》系列微访谈,对话多位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共同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非遗之美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正在接受采访。
本期访谈邀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讲述藏毯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新故事。
撕羊毛、捻羊毛、洗羊毛、染毛色、缠毛线、上经线、挽胶棒、锁边线……杨氏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承300余年,在青海久负盛名。作为第七代传承人,杨永良从小耳濡目染,每一道工序都烂熟于心。
“西北地区冬天比较冷,过去藏毯主要是做床垫、马鞍垫等实用物品。”杨永良介绍,近几年,他们开始探索新的方向,以转型为主做一些工艺品和文创作品。例如,将藏毯经典元素制作成图标,融入帽子和挎包中;以青藏高原的动物为灵感,制作相关图案的挂件和摆件……这些精细化的藏毯作品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和喜爱,为加牙藏族织毯技艺的传承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杨永良事迹简介:
杨永良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于藏毯世家,8岁开始随家人学习织毯技艺,15岁便能独立完成藏毯制作的整套工序。他坚守技艺40余年,为农牧民提供免费培训,2006年至2023年年均培训1500余人次,现有从事藏毯产业农户100余户,年产值1万英尺,收入100余万元。2011年,他成立加牙藏毯传习所,后几经扩建,设置藏毯加工车间、培训室、展厅等,年培训村民100余人次。他积极参加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对外宣传推介藏毯文化,积极适应文旅融合发展要求,对企业手工藏毯编织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2023年,他带领团队赴西藏、山东、北京等地,与当地编织技艺民间艺人学习交流,因地制宜考虑藏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研发制作具有青海特色的挂毯、艺术毯,开发了青海湖系列、三江源系列、草原系列等一系列独特的高原藏毯,深受群众喜爱。
监制:赵刚 车静雯
策划:陶媛
记者:张诗奇
摄像:袁凡雅
制作:韩云龙 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