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4年12月7日,安徽省全椒县举行第五届学生组花灯表演大赛,全县12支中小学代表队300多名师生齐聚一堂,用各具特色的装扮和灵动活泼的表演,赢得了现场数千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椒县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开设特色课程,让孩子爱上非遗、传承非遗,实现了非遗从“进校园”到“在校园”的华丽蜕变,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走进校园:
让孩子们亲近非遗
花灯表演大赛当天,全椒县武岗学校操场上,22名4到6年级的学生手持身长1.5米的小龙,随着激昂的鼓乐声,开始排练手龙舞《龙腾盛世》。只见“龙聚”“龙吟”“翻龙”“腾龙”“盘龙”“飞龙”等动作在同学们手中行云流水般展现,群龙腾跃、彩带翻滚,队形变换自如。
“手龙舞特别适合孩子,彩带龙的长度从1米到3米不等,大家可以找到合适的长度来练习,健身效果也很好。”武岗学校非遗表演队老师杨玲说。
杨玲是手龙舞县级非遗传承人。2022年8月,她响应非遗进校园的号召走进武岗学校,教孩子们练习手龙舞。她说:“当时第一期报名的就有30多人。我每周来两次,在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和大课间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当年参加了全椒县第三届学生组花灯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手龙舞是流传于安徽省绩溪县、全椒县一带的民间传统儿童舞蹈。2014年,手龙舞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杨玲的精心教授,手龙舞已成为武岗学校的品牌项目,学校还因此设立了县级非遗传习基地。武岗学校校长梁松成表示:“今后计划再发展一批男孩加入,练习‘双龙戏珠’等难度更大的动作,让手龙舞在校园里继续发扬光大。”
据悉,全椒县5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志愿者走进校园成为非遗老师,常态化开展传承教学工作,实现了对全县中小学的全覆盖。
留在校园:
一位传承人带火“一支歌”
2018年9月,全椒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椒民歌第四代传承人王艳走进全椒县江海小学的大门,从此,婉转嘹亮的全椒民歌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日前,在江海小学,记者见到了《玩花灯》表演。只见48名同学错落有致地排列,有的舞长龙,有的跳扇子舞,有的玩花船和花伞。随着锣鼓、唢呐以及民歌音乐的不断变换,孩子们时而欢快舞动,时而悠扬歌唱。
王艳告诉记者:“要让孩子们先喜欢上非遗,他们才愿意去练习非遗、传承非遗。因此,我在保留传统花灯和全椒民歌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在音乐和舞蹈的编创中加入了现代元素,让孩子们觉得更亲近、更好玩。”她不仅在课堂上教授孩子们全椒民歌的演唱技巧,还尝试把街舞、对歌、猜字谜、合唱等形式融入表演中,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
在王艳的带动下,江海小学已有4位老师学唱全椒民歌,并陆续投入教学中。如今,全校3000多名学生中有2000多人会唱全椒民歌,江海小学也因此被评为全椒民歌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扎根校园:
非遗代代相传
“头匹马是红马,红盔红甲红旗号,胯下赤兔胭脂马,手持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在全椒县二郎口小学,同学们正在表演市级非遗项目《五马破曹》,每个角色都演得惟妙惟肖,稚嫩中透露着威武。
扮演马童的陈晓冉是五年级学生,她告诉记者:“之前看过大人们表演,感觉每个人形象都非常生动,当时就很喜欢。”演张飞的李子涵同学说:“练习一个多月以来,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特别敬佩关羽的忠义和张飞的英勇。虽然排练比较累,但都克服了,还参加比赛获了奖,特别有成就感。”
全椒县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县已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各类非遗比赛展演活动,成为校园里的非遗传承人。目前,全椒县已建立1个省级、3个市级、5个县级非遗传习基地。此外,该县还连续举办了10届民歌大赛、5届学生组花灯表演大赛以及戏曲进校园、暑期戏曲研学夏令营等活动,让非遗在孩子们的心中开花结果、传承不息。(本报记者 孔令晖 通讯员 沈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