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经验总结、先进事迹传播和典型案例推广,光明网推出《守护非遗之美》系列微访谈,对话多位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共同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非遗之美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宋煦正在接受采访。
本期访谈邀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宋煦,介绍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借力而行,助推非遗保护传承的经验做法。一方面,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安徽省图书馆合作,借助文化共享工程,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省级非遗项目进行记录、调研,为安徽非遗留下了大量资料。另一方面,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地方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开展徽州民歌“寻谣计划”,对整个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传承人、民间艺人进行实地采录、记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正在积极地把一些品牌活动打造起来、持续下去。”宋煦举例介绍道,要通过安徽传统戏剧扶持成果展演、湘赣鄂皖非遗联展、长江非遗特展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到安徽看一看、走一走、玩一玩。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事迹简介: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实施7批68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工作,多项记录成果获优秀并在国家图书馆公开展映。建立普查资源、项目管理、影像视听、管理平台等数据库,迄今已采录120万条数据。编辑出版《徽韵流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年历程》《大别山红色民歌原真声音记录》等相关图书、音像制品。其中,《徽韵流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年历程》获第33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流逝的乡土—安徽非遗个案田野笔记》获2018年社科普及奖和2019年优秀科普作品奖。持续承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承办六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广泛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深度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联手沪苏浙非遗部门打造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长三角非遗节、长三角民歌邀请赛等品牌活动。
监制:赵刚 车静雯
策划:陶媛
记者:张诗奇
摄像:袁凡雅
制作:韩云龙 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