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4年11月15日,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10位年度人物及20位提名人物或是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或是致力于非遗推广与教育的文化工作者,或是为非遗事业默默奉献的管理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非遗传承的动人篇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光明网特别推出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提名人物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这些非遗人的脚步,一起探寻中国非遗故事。
2023“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陆大杰:用一生将“中国龙”舞向世界
日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舞(浦东绕龙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陆大杰获得2023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这背后,是陆老用数十载光阴潜心传承舞龙技艺、向世界传递龙舞之美的不变初心。
陆大杰与舞龙结缘始于童年。“小时候,外公经常带着我去看舞龙,我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舞起龙来。”他的这份希冀随着岁月沉淀,逐渐生根发芽。改革开放前后,陆大杰带着一群年轻人在三林古镇重振舞龙旗鼓,逐渐崭露头角,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舞龙艺人。
起源于农耕文化的舞龙最初是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仪式,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习俗和正规体育比赛项目。以陆大杰为代表的一批传承人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精华融入浦东绕龙灯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舞龙”,颇具上海民间舞蹈的近代都市色彩。“舞龙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创新发展。”在舞龙技艺创新性传承的路途中,陆大杰既强调艺术感染力,也注重技术含金量。他将现代舞蹈的优美肢体、戏曲的步法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杂技技巧的翻滚腾挪等元素融入龙舞,让“海派舞龙”风格独树一帜,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场景,更契合当今的审美需要。
从田间地头舞到街巷弄里,陆大杰从未停止将“中国龙”舞上更大舞台的步伐。九十年代初,他随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团访问法国,看到舞龙表演受到海外观众热烈欢迎后,深受鼓舞,之后曾二十多次率领上海三林舞龙队走出国门,将龙舞非遗带到世界各地,更培训出世界上第一支全部由外国人组成的舞龙队。回忆起这些经历,陆大杰说:“将精湛的舞龙技艺推向国际,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作出贡献,就是我的初心。”这份初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龙舞之美。
陆大杰。图源受访者
1993年,年近半百的陆大杰受上海体育局委派,参加全国舞龙规则研讨会,挑起“中国舞龙竞赛规则”起草的大梁。凭借丰富的传承经验和对舞龙艺术的深刻理解,他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舞龙运动规则,并得到舞龙界认可。三年后,他代表中国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参与制定“国际舞龙竞赛规则”;相继创编国际、国内“舞龙竞赛规定套路”等法规性文件和推广教材;二十多年担任国际级/国家級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导师;担任重大赛事总裁判长,把中国舞龙运动的“话语权”抓在中国自己手上。
如今,两鬓斑白的他依然活跃在龙舞非遗传承推广的第一线。“没有年轻人的广泛参与,舞龙是无法发展传承下去的。”陆大杰说。他将工作重心放到青少年传承上,开办多个课堂,致力把舞龙文化带入校园,促进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艺术。在他的努力下,上海舞龙已经形成老中青幼梯队,为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舞龙人,用数十载年华的悉心传承诠释了对这项非遗的热爱与执着。未来,还将有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继续把龙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