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舞台创作回溯历史致敬崇高
首页> 非遗频道> 今日头条 > 正文

以舞台创作回溯历史致敬崇高

来源:北京日报2024-11-20 09:56

评剧《母亲》点燃诗化现实主义,导演张曼君回首创作——

以舞台创作回溯历史致敬崇高

  评剧《母亲》剧照。

  中国评剧院将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的故事改编成评剧现代戏《母亲》搬上舞台。回忆起当初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该剧导演张曼君表示,“以舞台创作回溯历史,致敬崇高,弘扬民族信仰之光,是我们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让主旋律创作有趣有智

  评剧《母亲》通过一位母亲讲述自己一生故事,用倒叙手法,以小见大地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母亲的坚韧和抗战的残酷,进而引导观众铭记历史,反对战争。该剧以情动人,没有说教,给观众以巨大的精神震撼和强烈的艺术感受,是一部难得的舞台力作,上演后受到各界好评,荣获多项大奖。

  导演张曼君回忆道:“当年,我们去了几次密云到邓玉芬妈妈的家乡采风。编剧锦云老师特别感慨,说:‘如果邓妈妈的儿子小仔还活着,跟我一样大!’我说你就从这个角度写吧。”因此,死在母亲怀中的小仔成为这部戏的主要叙述人,他的出现贯穿全剧——他看见自己的生,看见自己的死,看见自己的父母结婚,看见父亲的离去,也看见哥哥们的参军和壮烈牺牲……使整个故事视角具有很神奇的戏剧性效果。这样的奇妙结构,把一个命题作文,新、奇、绝地立在舞台上,并且让歌舞并重的戏曲赢得了诗意表达的形象空间,借由中国戏曲手段,上天入地,可你可我、可进可退的自由通达,使得舞台的组接方式和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何表现母亲这一角色的情感?张曼君认为既要悲壮,又要让这个人物看上去内心平静淡然,还要让观众看着痛彻心扉。她选用了倒叙加插叙的叙述方式,演员在台上塑造人物时无泪,却让观众更加为之伤心动容。“生与死,母与子,是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一面。我们要做的是去挖掘这份悲情之中的抒情与浪漫,让每一个场景都显示出母爱的宽厚与挣扎。”张曼君导演特别强调艺术创作中,在坚持正确方向、历史真实和民族力量的同时,要注重艺术地表达,要把故事表现得有趣有智。她表示,“有时候我们过多追求新技术带来的舞台效果,而忽略了最本质、真诚的情感。只有回归到本质,我们才能探索出更动人心魄的表现手法。”

  以“新歌舞演故事”

  由于张曼君一向不喜欢程式化的排演风格,她的创新往往围绕着“民族、民间、民俗”这“三民”,整个演出表现手法别具匠心。这也和张曼君独特的成长经历有关。

  张曼君出生在江西赣南,很年轻就进入剧团,在基层院团担任主演,演过各种各样的剧种,“我当时是文工团员,既是独唱演员,又演过话剧、歌剧、京剧、花鼓戏、采茶戏、赣剧、评剧……在表演方面达到一个很杂学的状态,这个经历现在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对我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张曼君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后,对舞台有了更多思考。当时她只有20多岁,就提出了关于“扩展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戏剧文化”的观点,她认为:“我们要敢于拿来,要勇于借鉴,在这个基础上,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我们的根脉,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表达方式,其实都是长在血液当中的。”

  她特别强调,中国式审美源自生活,“我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形成了舞台艺术最好的基座,所以我们就应该向生活、向民间寻找,再通过我们理解和掌握的一些手段,把它综合而成一种新歌舞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张曼君大胆引入新的歌舞形式,以非程式化的“新歌舞演故事”将地方戏曲向地方音乐剧发展,逐渐形成她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追求。

  评剧《母亲》中,歌队起到了点题、贯穿,并对情绪推波助澜的作用——她们拿着做针线活的竹篮和新纳的鞋垫,在民歌曲调“望儿归”的歌声中登场,母亲生产时她们鼓盆而歌,诗化抒情的方式突出了中国母亲平凡质朴的形象。

  庄严性与民间性结合

  张曼君导演还特别提到了庄严性史诗体的作品,如何进行民间性表达的问题。“中国评剧是一个非常有民间基础的剧种,中国评剧院又是一个很有传统的团队,如何在创作中把庄严性与民间性结合,如何与剧院本身的特质结合,如何在戏曲舞台上坚持我们的中国式审美,是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她表示,“邓玉芬妈妈的事迹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震撼和触动,所以评剧《母亲》虽然是非常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但是对接了假定性舞台的诗性之美、自由之美、浪漫之美、壮烈之美,才能更充分地展现历史当中我们承受的苦难,我们的挣扎、呐喊、痛苦、悲伤。我们是以人的情怀来展现历史的背景,展现一个民族的集体诉求。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民族的正义,要坚决抵抗侵略者的不义,也要对战争进行深入的反思,呼唤世界和平和安宁。”

  张曼君导演至今已经排演了六十多部作品,涉及三四十个剧种,但《母亲》依然是很特别的一部。她说:“这部作品多年后依然会被人关注,为我们面对这类题材创作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式。”(王润)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双版纳:夜经济激发文旅新动能

  • 浙江湖州:江南古镇 青春舞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