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艺术创作者开始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赋能戏曲创作的转化与创新。
前不久,由国家大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2023年中国文联文艺理论研究重大课题‘新时代戏曲数字化创作研究’结项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时代戏曲数字化创作。
“‘新时代戏曲数字化创作研究’这一课题目标是数字化赋能戏曲、推动戏曲创新发展,主要通过戏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作、研发和应用进行创新研究,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张尧说。
在戏曲舞台剧目数字化创作方面,课题组秉承守正创新原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按照戏曲艺术本体特点进行创作和改编,充分体现剧种、音乐、程式、行当、流派等特色,同时精选适合数字化创作支撑的戏曲题材剧目,实现经典剧目的再创造。
诗情画意的“游湖”、文武并现的“水斗”、唱做俱重的“断桥”……由国家大剧院出品制作、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排演的京剧《白蛇传》,以1952年剧作家田汉编剧的同名京剧为蓝本,以中国戏曲学院经典演出版本为基础进行创作,在视觉上展现出中式美学的含蓄与清透,利用舞台空间与多媒体布景技术,配合戏曲的虚拟性营造出氛围感。
戏曲的发展素来有“戏以曲兴,戏以曲存”的说法。国家大剧院制作京剧《白蛇传》传承经典唱段,并在配器、配乐上进行创新,引入中国戏曲学院数字乐队,使剧中的音乐风格既保留传统京剧本身的韵味,在挖掘京剧传统音乐魅力的同时又富有新意。
“相对于传统乐队,数字乐队的优势有三点:一是解决了音准问题;二是解决了戏曲节奏的问题;三是解决了音响融合的问题。”京剧《白蛇传》音乐设计、编配指挥王啸冰介绍,京剧《白蛇传》的乐队编制,除了京剧传统跟腔乐器及锣鼓外,还采用了10人的数字乐队规模,分别模拟弦乐、木管、圆号及竖琴,另外加入了梆笛、曲笛、笙、琵琶、古筝5件民族乐器,以及定音鼓、镲、小堂鼓等打击乐器。
由中国戏曲学院和黄冈艺术学校联合出品制作的原创元宇宙概念新视觉黄梅戏《七夕传奇》,根据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乞巧节)的美丽传说打造,通过现代的舞美设计、视频投影、灯光音效以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出既浪漫凄美又现代时尚的丰富意蕴。
剧中,一面长52米、高9.5米、总面积近500平方米的环形电子巨幕,与直径达18米的中心斜坡转台,共同构成了以“浑天说”宇宙观为核心的舞台空间。球形大地外裹球形天穹,斜坡平台伴随音乐旋律转动,打造出流动的视觉体验,在呈现“宇宙中的诗意、跨越时空的爱”的视觉概念中,让观众置身于光影交错的艺术世界。
“未来,我们将继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解决戏曲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戏曲艺术的时代化发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张尧说。(本报记者 彭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