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芭蕉香火龙巡游队伍在邕江畔祈福 黄红锦 摄
在壮乡首府南宁东部的青秀区长塘镇,美丽的邕江蜿蜒而行。邕江南岸,长塘村山清水秀、田园错落、瓜果飘香。乡村民居整洁有序,岭南文化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农历六月十六是长塘村的丰收节,每年的这一天,村里会举办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壮族麒麟舞、壮族斗竹马等非遗项目的民俗踩街巡游,还有篮球赛、文艺晚会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热闹非凡。”长塘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李荣旌说,长塘村是3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近几年的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来此体验。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流传于长塘镇及周边地区的一项壮族民间舞蹈,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源自壮族师公舞,后演变为一种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舞蹈形式,以师公麒麟舞步、九罡舞步为独特的舞蹈表现形式,其舞蹈律动优美、语汇丰富、节奏鲜明。”青秀区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代表性传承人周建孟说,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表演过程有请圣、迎龙、拜神和感恩,主要表达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青秀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从师公娱神舞蹈中分离出来的一支,充满艺术魅力和文化因子。发掘、抢救、保护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不仅能丰富和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对研究民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年,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代表广西参加在浙江宁波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荣获金奖。
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依托对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壮族麒麟舞、壮族斗竹马等非遗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长塘村群众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2022年,长塘村荣获南宁市文明村称号。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长塘村入选夏季示范展示点。
“村民很受鼓舞,这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文化活动,繁荣乡村文化。”长塘村村民李华泽说。
“用健康向上、文明有益的文体活动充实村民的业余时间。”李荣旌说,近年来,村里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完善舞台、球场、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此基础上,长塘村通过景观小品、喷绘、板报等形式,让文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的文明素养。以“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文化繁荣,村民的精气神更好。近年来,依托群文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长塘村大力开展乡村群众文化素质和道德知识教育培训,提升村民的文化知识积累和精神文化素养,在乡村振兴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以文化人’的作用。”长塘镇党委宣传委员李长新说,长塘村将移风易俗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相结合,树立孝亲敬老、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移风易俗典型,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村民文明意识是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的关键。走进长塘村王里坡,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坡内的古树、老树保护完好,村民房前屋后种植各种果树和花草,村屯内绿化覆盖率达90%。
王里坡的村民说,近些年,屯里发动全体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空置地种植各类花草、果树,形成了环村林带和村内绿荫带,“村在林中、家在绿中、人在花中”的生态乡村格局初具雏形。
像王里坡一样,近几年,长塘村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提升村坡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常态保持乡村整体风貌“新、齐、美”,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也倡导了文明新风。(本报驻广西记者 宾 阳 通讯员 宾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