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广东省东莞市第四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落下帷幕,由东莞市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选送的客家山歌原创情景剧《山歌悠扬》获得铜奖。该剧取材自东莞市级非遗项目塘厦客家山歌,以塘厦客家山歌第一代传承人叶粦香、第二代传承人郭妙玲的故事为原型,将客家山歌的悠扬旋律与塘厦龙背岭客家人出嫁女回娘家、舞麒麟、唱山歌等生活场景相融合,用优美的歌声唱出了客家人民勤劳智慧、热爱生活的动人故事。
塘厦镇龙背岭广场的大榕树下,是当地村民乘凉休闲唱山歌的好地方。廖小连是这里的“红人”,她师从郭妙玲学习塘厦客家山歌的唱腔和曲调,能熟练运用客家方言塘厦腔调,用颤滑音、倚音等装饰音把塘厦客家山歌唱得委婉动听。如今,作为第三代客家山歌传承人,廖小连不仅带动乡亲们在广场唱客家山歌,还积极推动客家山歌进校园,她开设的“小梅花”塘厦客家山歌班,已培养出41位客家山歌小传承人。
塘厦镇有2000多年历史,目前拥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前不久,塘厦镇发布了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用3D全息技术展示塘厦舞麒麟、龙形拳、客家山歌等非遗项目的文化底蕴。其中,龙形拳的一招一式在舞台科技的“加持”下,更加精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2022年,塘厦龙形拳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龙形拳第三代传承人林效明一直致力于将龙形拳的“精、气、神”代代相传。其子林靖康从10岁起便跟着父亲练习龙形拳,如今,林靖康已成为第四代龙形拳传承人,也有了自己的学生。2020年,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将龙形拳送进塘厦实验小学,免费为师生传授龙形拳。在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和莲湖社区的支持下,龙形拳形成了政府指导、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多层次保护体系。
除了客家山歌原创情景剧《山歌悠扬》和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外,塘厦镇还发布了以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为素材创作的舞蹈《红韵》、非遗原创主题曲《非遗梦》。其中,《红韵》将红木文化融入舞蹈艺术,展现红木制作技艺的精妙与匠心;《非遗梦》既展现了非遗的传承,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江帆介绍,这4部作品均取材于塘厦的省、市级非遗项目,创编、导演、演员都是本土业余艺术爱好者,通过展演、展示等方式,让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塘厦非遗的魅力。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陈杭认为,这4部非遗原创作品很接地气,特别是塘厦客家山歌原创情景剧,让群众登上舞台成为主角,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这4部非遗原创作品通过文艺形象的塑造,凸显非遗项目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是塘厦推动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探索。
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徐首育表示,近年来,塘厦镇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举办非遗生活节等活动,努力守护传统技艺,用创新激活非遗生命力。未来,塘厦镇将出版《塘厦非遗故事》、编制《塘厦非遗发展报告》,让非遗在社会生活中绽放新的光彩。(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