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非遗频道> 今日头条 > 正文

非遗焕新 文旅出彩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4-08-05 09:37

  广东醒狮、中敖火龙、十番锣鼓、锡剧、水袖舞……炎炎夏日,位于江苏省宜兴市的窑湖小镇热闹非凡,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好看、好吃、好听、好玩、好用的非遗项目。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以下简称“非遗年会”)近日在此举办,非遗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非遗年会为期3天,宜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8.69万人次,超过16万名观众涌入窑湖小镇,在山水之间畅享非遗盛宴。

  保护传承生生不息

  2024年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20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名录体系,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1月,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10万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

  非遗年会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雒树刚以《非遗传承的“魂”“根”“本”》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雒树刚提出,非遗不单纯是技艺,技艺承载的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做好非遗传承要大力弘扬精神文化价值这个“魂”,守牢历史传统这个“根”,建设好非遗传承人队伍这个“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从非遗的非物质性、人之主体性、传承性、空间、立场、实践性6个方面进行剖析,呼吁“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魏鹏举认为,非遗的生活化、时尚化,从文化意义上讲,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也要与现代市场、科技发展同频共振,在融合的基础上相互赋能。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无锡市级传承人桑黎兵通过巧妙构思,将飞禽走兽和环境元素融合在一起,力求“壶中有画、画中有壶、诗画合一”。“未来,我将继续创新,创作更多优质紫砂壶作品。”

  “在庆阳,人们在节假日吹唢呐表达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在重大活动中没有唢呐,就像吃饭没有盐一样。”唢呐艺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自刚说,庆阳唢呐的曲牌自明清流传下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近年来,很多年轻人热爱非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愿意参与非遗工作、成为非遗传承人,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说,协会将继续发挥优势,联动各种社会力量,助力非遗事业发展,帮助非遗传承人成长。

  守正创新活化利用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明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各地积极打造非遗工坊、体验空间和特色景区,推广“非遗+直播”“非遗+文创”“非遗+展会”等新业态新模式,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例如,江苏扎实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高系统性保护水平;云南推动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等,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到蜀山古南街体验紫砂制作,到宜南山区学习红茶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在宜兴各大景区轮番登场。夜幕降临,在西渚镇白塔村,非遗传承人轮番用花棒击打铁汁,10多米高的铁花绽放在游客眼前。这是白塔村以本土文化为内容,结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打铁花,打造的全新文旅项目《千年铁魂·江苏情》。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说,项目为白塔村乃至宜兴夜间旅游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在江西,“夜色龙南”与非遗表演调配出“新滋味”。7月26日至28日,龙南阳明心谷景区开启夜游模式,各种非遗表演为景区“夜态”增添了新魅力。夜幕低垂,景区换上华丽“夜装”,不同主题的灯光造型各具特色,非遗技艺表演让游客惊叹不已。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以《非遗:经典传承与市场推进》为题,分析了非遗与旅游的关系,认为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和文化多样性建设势必成为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议通过非遗推动发展,利用非遗深化发展,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美好生活。

  完善机制更好发展

  非遗年会期间,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年会充分展现了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工作成效和良好态势,体现了游客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宜兴市副市长张毅说,宜兴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非遗保护机制,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非遗、喜爱非遗,并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安徽省非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果认为,非遗生活化、时尚化的路很长,要更好发挥非遗潜在的文化价值、市场价值、育人价值。非遗的生活化、时尚化需要形成政府、企业、媒体、学界、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等共同驱动的机制。

  “可通过节日类非遗激活地方经济,开拓节日消费市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教授萧放认为,要善于利用节日类非遗造福当代社会,重视维护和传承节日类非遗的内涵,守好节日非遗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中国式现代文明增添光彩。

  湘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长沙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江再红说,希望能用湘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也希望湘绣能跨越时空和国度,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晓晖认为,作为非遗传承人,承艺是显性传承,铸魂是隐性传承,非遗技艺不单是精湛的技法,更是品行等方面的体现。

  “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要结合新消费场景,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唐金楠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可通过新的展现形式带来新的情绪价值,让年轻人在非遗体验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报记者 魏 彪)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再回延安》以延安革命历史为背景,带我们穿越回那个爬雪山过草地的红色年代。演出利用声光电并模拟真实风雪真实场景,通过“一间记忆的博物馆”、“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的长征路”、“一面不朽的旗枳”四个篇章,带我们行进式沉浸其中,重温那段艰苦岁月……
2024-10-24 11:14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
2024-10-23 16:55
“这么小个头的苹果树竟然能长出那么大的苹果!”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调研采访南沟村的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有记者在看到矮砧密植的苹果树后,直呼意外。
2024-10-23 16:47
土生土长的延安娃陈凯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蜕变为“菇”勇者,小小香菇带着周围的村民们走出延安,产品走出国门,奔向新生活。
2024-10-23 16:44
当秋天降临延安,山川绚丽多彩。甘泉县的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幅绝美的秋之画卷。这里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是“植物王国”和“天然氧吧”。快来邂逅秋日美景!
2024-10-23 16:39
在历史的长河中,陕西延安富县藏着一条古人的“高速路”——秦直道。它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千里秦直道,最美在富县,让我们一同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那穿越时空的魅力。
2024-10-23 16:36
一块面团,一双巧手,几经揉捏,几笔勾画,上锅蒸熟后,面团变成了花卉、动物的样式。黄陵面花在黄陵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体现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6:33
延安小杂粮种植面积达 40.65 万亩,预估产值 52 亿元,从业人口 10.7 万人,“延安小米”品牌价值达 27.69 亿元。昔日滋养革命的小杂粮,如今正引领着延安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持续哺育着延安的振兴发展。
2024-10-23 16:29
“荒山秃岭都不见,疑似置身在江南。只缘退耕还林好,一路青山到延安。”这首流传在百姓间的打油诗,描述着今日的延安景色。在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抬头看,满目青山,低头看,碧水汪汪,很难想象这是坐落在陕北的小山村。在过去的近30年里,这个小山村实现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蜕变。荒山披上“绿衣”,怎么做到的呢?
2024-10-23 16:25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2024-10-19 16:29
近日,何超琼在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访谈时表示,自己期待有一天能够走进延安,感受“绿满山川成锦绣”,聆听历史的回声,见证时代的发展,汲取前行的力量。
2024-10-19 16: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