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豫剧《杜甫·大河之子》:
“诗圣”情怀激荡人心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6月15日至26日,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精品舞台艺术剧目展演在郑州举行,其中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带来的豫剧新编历史剧《杜甫·大河之子》备受瞩目。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被精彩场景深深吸引,感悟“诗圣”杜甫深厚的家国情怀。
本剧讲述了杜甫赴长安应试至远赴巴蜀这段历史,以杜甫事迹为主线,以石伯一家的命运变迁为辅线,展开一幅“安史之乱”前后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
导演王晓鹰表示,豫剧《杜甫·大河之子》的重点在“大河之子”,关注的是杜甫与大河子民的情感联系和生命依存。杜甫面对百姓的艰难生活却无力相助,只能“笔传世间情”。在舞台表现上,王晓鹰追求诗化意象,用诗的逻辑构建剧作,用其在话剧和歌剧创作中的心得领悟回馈戏曲舞台。
从艺术特色来看,该剧以豫剧本身的朴直淳厚、兼收并蓄为基础,融合多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既符合主人公诗人身份特质又贴近当代审美特色的豫剧新气象。导演用诗的逻辑构建剧作,使人物形象可敬、可爱,强化了舞台效果。双层音乐结构、考究的道具和舞台背景,共同构成了全剧厚重壮阔的审美格调。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赓续华表示:“该剧以豫剧为载体,吸收歌舞的唱功和造型特点,极大丰富了豫剧的表现能力。剧作在故事讲述中塑造了典型形象,刻画了人物命运,舞美、服装设计精彩,豫剧唱腔好听入耳,演员表演具有悲剧美。”
“郑州需要一个戏曲舞台上的‘杜甫’。”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评论家刘景亮认为,该剧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除了杜甫,剧中石伯、郑武等人物都牵动着观众的心,细节刻画生动,丰富了人物内涵。
“早在2003年,我就有把杜甫形象搬上豫剧舞台的想法。我从12岁开始唱戏,出演这部戏是我多年的梦想。全体演职人员怀着对历史名人的敬畏之心和千锤百炼打造艺术精品的信念认真排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国家一级演员张海龙说。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豫剧《杜甫·大河之子》是郑州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弘扬杜甫精神的重要成果。该剧通过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式,推动豫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通讯员 白建中)
豫剧《杜甫·大河之子》剧照 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