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4年,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明网推出《我的非遗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对话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呈现多元非遗保护成果,共同感受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
裱纸、画样、镂刻、上油、刮浆、染色……形成简单的蓝白两色,构成多姿的艺术世界,这就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流传时间长、普及范围广,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介绍,以手纺、手织、手染等方法制作的被面、包袱、头巾等蓝印花布生活用品,因其耐脏耐磨、结实经用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成为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吴元新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捐赠了蓝印花布纺织图、蓝印花布十二生肖两件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鲜明而又和谐的蓝白之美。“南通滨江临海,适宜种植棉花,是著名的纺织之乡。我从小是在母亲的纺纱织布声中长大的,蓝印花布纺织图的创作灵感也来源于此。”吴元新解析道,纺织图展示了母亲怎样纺纱、奶奶怎样织布、乡亲怎样耕种,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场景通过蓝印花布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既相得益彰,又淳朴自然。
“另一件作品蓝印花布十二生肖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生肖属相。今年是龙年,我们在画面中间印染了龙,祝福大家龙行龘龘。”吴元新介绍,蓝印花布的印染图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从翱翔的凤凰到翘首的麒麟,从怒放的牡丹到送福的梅花,这些纹样图案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着他们朴素的审美情趣。
2023年,“青出于蓝:吴元新蓝印花布收藏暨设计作品展”在北京开展。吴元新将300余件蓝印花布收藏精品和100余件蓝印花布创新作品送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展出,向公众科普蓝印花布的历史溯源、文化审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原来,我们收藏、创新的作品都放在库房里,没有展示的机会。现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让公众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对我们非遗传承人的关心厚爱。所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再次回到这里,感觉特别亲切。”吴元新表示,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技艺传承,还要做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的收藏、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故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策划:赵刚
记者:陶媛
制作:郗梦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