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4年,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明网推出《我的非遗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对话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呈现多元非遗保护成果,共同感受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
皮影戏俗称“灯影子”,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发源于陕西省渭南市一带的华县皮影戏,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汪海燕积极探索皮影戏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新方式,走出了一条与父辈们不同的破局之路。她将雪花纹、万字纹、鱼鳞甲等传统纹饰展现在家居用品、文创产品上,通过与各大品牌跨界合作,让年轻人感受到皮影经久不衰的美。
从与游戏公司联合打造包含皮影元素的动画动漫人物、皮影动画,到与舞蹈家联手合作非遗皮影舞蹈……一次次奇思妙想的尝试和创新,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与时尚潮流融合在一起,进而产生了出人意料的化学反应。“过去的皮影多为侧面脸,也就是‘五分脸’,而动漫人物多为正面脸。”汪海燕介绍,传统皮影人物造型,往往用“一条线”便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但是在跨界合作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手法技术,皮影雕刻需要跟着时代走,年轻人认可了以后,才能够更好地传承皮影。
一张牛皮演绎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曾经吸引男女老少围炉而观的华县皮影,在一代代手艺人的坚守与创新种不断蜕变,展现出无限可能。“希望把我们皮影这门手艺传承下来、推广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我们的陕西皮影。”汪海燕说。
策划:赵刚
统筹:陶媛
记者:杨亚楠
制作:杨宇飞 史婷 何婧
审核专家:王秀丽
合作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