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在湖南省浏阳市,非遗传承人在“行走的非遗课堂”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收获颇丰。
“行走的非遗课堂”是浏阳市今年创新推出的非遗传承人培训方式,由浏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浏阳市文化馆(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以“交流互鉴品非遗,活态传承促发展”为主题,结合非遗传承人自身特点,改枯燥乏味的课堂填鸭式培训为行走式、沉浸式参观体验学习,希望在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发展、促进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为传承人提供借鉴。
6月7日上午,约50位浏阳市各级非遗传承人来到关口街道道源湖村,在道源湖粽子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体验包粽子,并与村干部等进行了座谈。
道源湖村的粽子主要面向江苏、浙江等地市场,实现了全年生产、全年销售。当地成立了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的粽子生产企业,带动200多位村民就业,实现了粽子日产量20万只,年产值上亿元。小小的粽子却有赋能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在溪江浏阳河小曲手工酒庄,80多岁高龄的浏阳河酒制作技艺传承人罗立忠,讲述了浏阳河酒传统酿造工艺和手工酿造技术严格的工艺要求,以及在数十年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优化酿造工艺并提升小曲酒品质的历程。作为非遗传承人,罗立忠先后带徒10余人,他们都成为酒厂的技术骨干。
在官渡镇田螺小镇,因官渡唆螺制作技艺带火的农文旅产业链让人大开眼界。“官渡唆螺在烹制过程中要加入紫苏、土韭菜、茴香、碧池等8种天然植物香料,香料是官渡唆螺的灵魂。”官渡唆螺制作技艺传承人钟子平介绍,如今,非遗美食技艺带火了当地的田螺养殖业,以官渡唆螺为IP建设的唆螺美食街、田螺主题公园等文旅项目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年带动当地增收近亿元,带动上千名村民就业。
眼下正是浏阳包点生产销售的高峰期,听闻有此次现场培训活动,浏阳包点制作技艺传承人潘定国毫不犹豫地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参加培训。“作为今年新晋的浏阳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对于如何保护传承好这项非遗技艺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潘定国说,“通过这次行走的非遗课堂,看到其他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做法以及非遗与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让我对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有了直观的感受,获得了很多传承和发扬非遗技艺的可借鉴经验。”
据了解,本次“行走的非遗课堂”共分为3条线路,累计培训非遗传承人150人左右。当天,“行走的非遗课堂”所走的是“缤纷美食品非遗”路线,除上述内容外,传承人们还实地参观了白沙豆腐制作技艺等美食类非遗项目。此前,“健康生活话非遗”线路和“精彩绽放赏非遗”线路的培训分别于6月4日和6月6日举行。
浏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征介绍,浏阳市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7个、代表性传承人约200人,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传承人培训。“我们希望通过‘行走的非遗课堂’,促成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团队作战、抱团发展,促成非遗项目的跨品类合作。同时,也期待通过行走中的思维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创意,推动做好融合文章,让非遗提升浏阳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更好地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许征说。(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