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旨在推动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新时代智慧旅游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双重背景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是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讲述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文旅体验新空间的重要载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未来将是具有数字科技特征的智慧旅游新空间,可以以演艺新业态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探索构建特色演艺空间。
一、利用多类型空间,营造多样演艺场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休闲消费的增长,场景式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选择。不拘泥于传统演出形式、打破剧场演出空间限制的演艺新空间正在加速走来,古村、古镇、文化街区、文化产业园区、博物馆、美术馆、庭院、商圈、工厂、隧道等空间逐渐创新构建演艺场景,呈现出演艺场景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地域范围广,涵盖的文化空间类型多,这些空间是展示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非常适宜创新营造演艺场景。
各类黄河文化主题博物馆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中的典型文化空间。博物馆中的黄河文化呈现方式除了文字、图片、实物藏品、文创品之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演艺,旅游演艺正在成为传承、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演艺”可以带动博物馆文物“活”起来,近年流行的《唐宫夜宴》《飞天》等演艺即是活化博物馆文物、通过现代艺术样式对黄河文化进行创新展示的成功案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可以利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等各区段博物馆打造数智文化演艺空间,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演艺节目,为观众沉浸式展现黄河文化的魅力,使黄河文化在现代科技与演艺融合中焕发光彩。
旅游休闲街区也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中的重要文化空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涵盖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休闲街区,为了满足人们对场景体验的新需求,应强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导向,发展沉浸式、体验式街区,通过演艺为旅游休闲街区赋能,提升街区的文化性、艺术性与感染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宜利用建筑空间和室外空间,结合数字技术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演艺场景,使数字舞台艺术与生活消费结合,打造全景街区“行进式”和“沉浸式”演艺,向公众展现旅游休闲街区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蕴,塑造鲜活的街区形象。
二、挖掘多区段文化,打造多系列演艺精品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灿若星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在不同区段孕育了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上游的河湟文化、河套文化,中游的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中下游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均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黄河流域各区段的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和民族交往交流中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这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多系列演艺精品的基础。
其一,打造黄河古都系列演艺精品。九曲黄河万里沙,绵延不绝的母亲河孕育了一座座千年古都。在黄河流域众多的城市聚落中,古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聚落。黄河流域大约有80座古都,其中包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等。黄河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传承,犹如一首写不完的诗。古都多有大量的考古遗址、文物建筑等文化遗产,以演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古都的形、音、状、貌呈现,可以更好展示和利用古都文化遗产,有助于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中实现古都文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大众“行走古都,了解黄河,读懂中国”。例如,通过演艺,可以让大众穿越时光感受西安盛唐文化与盛世风采,了解西行驼队经历千难万险抵达罗马帝国的故事;可以展现开封历经历史变迁而古今城市叠压的“城摞城”现象,再现北宋东京城的繁华景象等。目前,许多古都已涌现出一系列演艺精品,未来要紧扣黄河古都文化主题,深入挖掘古都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打造演艺精品。
其二,打造黄河乡村系列演艺精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涉及数量众多的乡村,挖掘丰富的乡村文化可以打造演艺精品,使演艺点亮乡村面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非遗是黄河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挖掘不同区段的乡村非遗,将黄河乡村非遗转化为演艺精品。通过演艺可以让“静”的乡村非遗动起来,让“虚”的乡村非遗实起来,让乡村非遗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帮助观演者树立文化自信。例如,黄河流域有众多传统体育、杂技、游艺等项目,如河南登封的少林武术、焦作的陈式太极拳,山东的聊城杂技、梁山武术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可以推出多种乡村非遗展演活动,营造新型活态文化空间,以传统非遗项目为艺术载体,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打造沉浸式演艺作品,展现黄河流域独特的非遗。再如,戏曲是黄河流域具有突出区段特色的艺术,黄河流域的地方戏曲丰富多彩,青海的平弦戏、甘肃的陇剧、陕西的秦腔、山西的晋剧、河南的豫剧等戏曲异彩纷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可以展现地方戏曲文化,面向追求个性与时尚的年轻一代,推进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打破传统的戏曲演艺空间,实现演艺场所、观演关系、传播方式等的转换,同时,在戏曲演艺的服装造型、人物造型和音乐特点上引入新的流行元素,使戏曲以更加多元化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使黄河戏曲演艺如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奔腾向前,精彩呈现。
三、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多彩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资源具有地域分布广阔、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数量规模大、时代价值高等特点。挖掘利用这些丰厚的黄河文化资源,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空间载体,结合数字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演艺形式,可以彰显多彩的黄河文化。
第一,演出与演播相结合,打造“双演”融合的新业态。随着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舞台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推动着文化演艺产业的转型升级。“云演播”打破时空的限制,将优秀的演艺作品通过数字媒体更加快捷精准地推送给观众,可以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打造全新的观演体验,改变受众的观演习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演艺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数字演艺将精彩的黄河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地传播给更多观众。
第二,互动与沉浸相结合,打造多感官交互的新形态。以多技术支持、多感官体验为特点的交互式演出是当下旅游演艺的新形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演艺要跳出固定舞台的局限,创立交互式的观演关系,使观众参与到特定的故事剧情中,获得差异化的个性体验和感受。通过环境的营造,还原真实故事场景,打造“另一时空”,使观演者在“真听、真看、真感受”的互动沉浸中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
第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打造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形式。演艺不仅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也承载着活化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功能。一个个富有感染力的演艺作品,需要创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呈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演艺要以科学态度挖掘黄河文化资源,立足当代,激活传统,以创造性转化来活化黄河文化,以创新性发展来延续黄河文化,切实推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科技与舞台艺术相结合,打造数字化特色演艺的新空间。数字科技正在改变当下舞台表演的即时性、现场性、观演关系等多种要素,塑造演艺新格局新形态。《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推广沉浸交互的生活消费场景,打造数字演艺新形式。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将其打造成为理念领先、技术领先、演艺形式新颖的新型智慧公园,推进数字技术与演艺深度融合。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展演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为黄河文化演艺集聚的空间,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而多元的演艺产品,可以促进黄河文化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中“活化”,可以为黄河文明现代化注入鲜活力量。立足于科技与文化的创新,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演艺新空间,将是未来黄河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
(刘燕格 张 野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