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海东讯(记者 牛玉娇) 4月3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新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敞开怀抱迎接游客。工坊内青绣、唐卡、皮雕、木雕、面塑、剪纸、金银器、面具、砖雕、麦秆画、黄河石掐丝珐琅等15类特色非遗项目,400余件陈列展品琳琅满目。
据了解,工坊自2023年8月开工建设,今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总投资623.32万元,是集生产加工、产品工艺展示、互动教学、非遗手工体验、民间技艺表演、技艺研学培训、商品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文化产业工坊,内设非遗形象区、非遗档案区、千年技艺工坊体验区、手艺加工区、非遗表演区、文创销售区等六个版块,共有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遗工坊的建成开放是化隆县开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化隆县持续扩大文化传承和保护宣传力度,大力支持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产品创作、设计和研发,建设了一批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基地,依托各级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等开展带徒授艺活动,并充分利用杏花文化艺术周、乡村音乐艺术节、“冬日六送”等节庆活动,积极开展非遗传统文化展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将化隆优秀“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传统工艺振兴与乡村文化振兴同频共振、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交织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