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个了不起的称号。这次新公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扬州有5人上榜。最近,看到一篇介绍这次刚晋级的刘广荣的报道。读完才知道,邵伯锣鼓小牌子用的全是中国传统乐器,表演的曲牌也是来自民间的剪剪花、夸夸调、虞美人等,尽管是改编过的,更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但古韵犹存。表演的队伍中,也都是志同道合的乡里乡亲,逢年过节走村游街,平时排练约定俗成,配合默契,没有工资可发,纯属自愿。
刘广荣是第二代传人了。他接过师傅的重任,把队伍越带越大,现在邵伯有几十个人在玩锣鼓小牌子。传承,有领头人,有稳定的队伍,有广泛的基础,有正常的机制,有进校园的普及,这是一个向好的趋势。不过喜中也有忧,队伍老化一时难以扭转,大多数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本人72岁,在队伍里都算是小年轻了。不过随着传承工作的普及推广,特别是非遗进校园后,邵伯锣鼓小牌子的香火断不掉。只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只会越来越旺。
报道中有一段耐人寻味:“在王荣棠、刘广荣他们看来,锣鼓小牌子就是玩的,大家有了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好不快活。”这把一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举重若轻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来自民间的文艺,当初还真是玩出来的。《杨柳青》表现的是东庄西庄的男女依依惜别的场景,《茉莉花》是村姑看到人家的茉莉花想摘又怕挨骂的娇羞的鲜活再现……锣鼓小牌子实在是为兴趣凑在一起的自娱自乐。
刘广荣他们确实是在玩。闲暇之余,各自操起拿手的乐器,在统一指挥下,用丝竹之声、锣鼓之腔抒发心中的快意。能坐在一起的都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演奏的都是耳熟能详的乡音,表达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的都是共同富裕的现实模样。新时代的百姓,衣食无忧后追求精神享受,敲个锣打个鼓,吹个笛拉个弦,在锣鼓喧天中怡然自得,能不快活吗?
这种玩,是有趣味的玩。吃饱穿暖后的精神生活,操持一件乐器,演奏一首乐曲,既是对自己的心灵慰藉,也是对他人的美的熏陶。不花钱,费点时,给平凡的日子点缀生活的乐趣,于人于己,两全其美。这种玩,也是有追求的玩。这种追求不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不由自主地从心里流淌出来,把人生过得充实而有趣,不虚度年华,不透支人生。用锣鼓小牌子有板有眼地演绎人生,在常人眼里这就是追求。当然,这种玩,还是有境界的玩。人生在世,玩法多种多样。三五知己,把酒言欢,互诉衷肠,是玩;结伴同行,游山玩水,饱览美景,是玩;找到对手,坐成一桌,掼上一局,是玩;沉迷书籍,足不出户,很少交往,还是玩,等等。而刘广荣他们却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带队伍,教学生,搞表演,在娱己时悦人,在表演时传承,这种玩不是境界是什么?
这种玩是没有被包装过的原生态的玩。玩里乾坤大,演奏有追求。没有名利诱惑,只有老实本分的自娱自乐;没有刻意追求,只有挥洒自如的敲锣打鼓;没有漂亮口号,只有言传身教的自觉传承。正因为这种无拘无束的玩,使得年长者抱团取暖,弦歌不辍,锣鼓小牌子铿锵激越,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使得爱好者慕名而至,从头学起,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成为千年古镇引以为荣的名片;使得社会各界出手相援,努力支持,支持文化蔚然成风,成为人文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刘广荣潇洒地玩,快乐地玩,带着乡亲们玩,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邵伯锣鼓小牌子奏出乡土芬芳,让民间文艺回归本真,使文化传承有了更坚实的基础。(金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