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昌江之畔,村村窑火,户户陶埏。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无论是以陶瓷装饰的路灯还是路面上满载瓷器的货车,都彰显着这座“千年瓷都”为瓷而生、因瓷而兴的城市基因。
景德镇非镇,却有着小镇般舒缓的生活节奏、便利的创作条件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近年来,越来越多陶瓷爱好者、艺术家选择“漂”来景德镇生活,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洋面孔,他们以瓷为业,在这里碰撞艺术思想,推动陶瓷文化创新,也在这里读懂中国文化,融入并爱上“镇生活”。
“来景德镇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春秋大集”上,一只造型精美的陶瓷茶壶吸引了记者目光:壶身正面绘着繁密的叶片,红色果实点缀其间,壶盖上一只衔着枝条的雨燕栩栩如生,仿佛正朝人迎面飞来。
“这是我工作室院子里的樱桃树。”西班牙陶艺家乔曼小心地捧起茶壶,讲述这件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这棵樱桃树枝叶茂密,象征着大自然的生生不息;那只燕子象征着我自己,一个在中国生活的西班牙人。”
乔曼告诉记者,来中国之前,他已经长期从事陶瓷绘画相关创作。“我的艺术创作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文化,我需要了解陶瓷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因此来景德镇是自然而然的事。”2022年,乔曼决定在景德镇定居,继续研究瓷上绘画技艺,在这座有着2000多年制瓷史的城市追逐梦想。
在景德镇,乔曼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他们尝试为传统陶瓷艺术注入新的活力,通过瓷器展现天马行空的创意。“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陶瓷艺术创新发展的基础。”乔曼说,传统与现代在景德镇相互交融,有利于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在乔曼的作品中,青花瓷的蓝与红色釉彩相互碰撞。“我的许多想法和创意来自西班牙传统文化,慢慢地我意识到其中某些艺术元素可能起源于景德镇,我希望能把中国和西班牙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在创作中展现出来。”乔曼说,正如历史上的阿拉伯人沿着丝绸之路将陶瓷运往欧洲,他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追随古人,努力架起一座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泥土是非常强大的媒介”
“过去我经常搬家,完全没想到会在景德镇定居。”法国陶艺家开弥曾经辗转瑞士、荷兰、英国等地学习陶瓷,最终“漂”来了景德镇,在这里一待就是8年。从孑然一身到拥有两间工作室,从语言不通到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爱上了吃辣条、热水泡脚,开弥在景德镇找到了归属感。
11岁时,开弥在一门手工课上感受到玩泥巴的乐趣,捏制出各种动物形象。“泥土是非常强大的媒介,可以让我感知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开弥发现,捏制泥塑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即时看到效果,在学习捏泥的过程中反复试错,能够让她保持专注,这是她最初选择以陶瓷为创作介质的重要原因。
通过访学活动,开弥第一次来到景德镇,在这里她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制瓷材料与完整技艺。“景德镇保存着古老工艺和历史积淀,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开弥就来到景德镇常驻,在她看来,跟制瓷师傅们学技艺、谈合作是非常有趣的事。
在创作《水浒传》人物雕塑时,开弥试图以青花工艺在武松身上绘制丘比特之箭等西方文化元素,并为武松戴上一顶鸭舌帽,这让两位老师傅有些哭笑不得。“我们之间既有文化差异又有年龄代沟,起初他们不认可我的想法。虽然我们对艺术有不同的理解,但他们最终还是尊重我的表达。”开弥认为,景德镇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她很享受与这些技艺精湛的人共同创作。
来自美国的90后艺术家丹尼斯·内马克同样因“泥”结缘景德镇。2013年,热爱陶瓷艺术的内马克在景德镇市郊的三宝村短暂居住,体验制陶,被村子里的老式宅院和陶瓷作坊深深吸引。2年后,他进入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给自己起名为“泥的明”,意为“玩泥巴的小明”。
“景德镇的制瓷产业非常成熟,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各种陶瓷原料,还有心灵手巧的师傅帮助我们实现各种创意和想法。”泥的明告诉记者,由于从小生活在纽约的海边,他对海洋、森林等元素情有独钟。在景德镇,他创作出海浪纹饰的瓷盘、珊瑚形状的茶壶等物件,希望通过陶瓷作品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据统计,像泥的明这样慕名前来景德镇工作、生活的“洋景漂”在高峰时期已超过5000人,其中不乏国际知名陶艺家和资深学者。景德镇还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留学生提供前往中国学习陶瓷知识的机会,以瓷为媒,增进中外陶瓷文化交流。
“走出去,再回来”
在工作室里,开弥喜欢喝茶、熏香、看《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之余,她常常骑着摩托车在景德镇街头兜风,路过早餐店时还会买一份油条包麻糍。在许多熟识她的景德镇人眼中,这个法国姑娘并非“漂”在这里,而是一位“新景人”。
“有时我也会到中国其他地方走走看看,了解不同地区的陶瓷文化特色。”开弥告诉记者,她与福建德化等地的陶瓷从业者有过交流。作为长期生活在景德镇的陶艺家,开弥也向其他同行介绍景德镇的制瓷技艺与创作环境,“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手工制瓷体系,每种工艺都有能工巧匠,他们常常用尽一生来钻研一件事。”开弥说。
“集市结束后,我要到河南去看钧瓷!”提起之后的行程,乔曼显得有些兴奋,他希望增进对中国陶瓷艺术的理解,尽可能多看不同类型的瓷器。“在西班牙,东西海岸的陶瓷可能非常相似,但在中国,不同省份可能产出风格完全不同的瓷器。但我看完还是要回到景德镇,毕竟我是这里为数不多的西班牙人。”乔曼笑着说。
同为“新景人”,泥的明则打算换个地方寻找灵感,创作大型的陶瓷作品。“我不想去太大的城市,还是要找一个像景德镇一样小小的、宜居的地方。”泥的明说,在景德镇生活期间,工作室附近的村民基本都认识他,这里独特的艺术气息与淳朴的风土人情对他影响很深。“或许我还会回来。”
陶瓷文化既是洋面孔向往景德镇的“因”,又是吸引他们扎根于此的“果”。为了让更多“洋景漂”融入景德镇生活,景德镇市专门成立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采取“平台+政策+环境”的模式不断优化人才生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从提供签证停居留便利、提供创新创业支持、提供成长成才平台、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让更多洋面孔逐梦千年瓷都,爱上“镇生活”。(朱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