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奚景春 受访者供图
4月23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海东青艺术团团长奚景春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区少年宫,带领阿城区海东青艺术团铜管乐团排练《海东青铜管圆舞曲》等曲目后,又带领海东青艺术团民乐团排练《女真组曲》。奚景春说,这些节目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进行演出。
1950年出生的奚景春是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满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满族民歌旋律优美,具有见物唱物、见景唱景、见事唱事等特点,深受广大百姓喜爱。奚景春从小在满族村落中浓郁的满族民歌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对满族民歌特别挚爱。1973年,任黑龙江省纺织印染厂文化宫主任的奚景春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及满族老人的离世,会唱满族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决定收集满族民歌。
他回到阿城区料甸满族乡西华村小红旗屯,向母亲杨淑清及村民们学习、记录满族民歌。同时走进哈尔滨市五常市拉林镇、哈尔滨市双城区五家镇、哈尔滨市呼兰区康金井镇等满族群众聚集区,对满族民歌进行发掘。奚景春走访了上百个村屯,拜访了关志坤、吴长山等上百位满族老人,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收集整理出200多首满族民歌,为满族民歌的传承打下深厚基础。
为加大满族民歌传播力度,奚景春联系屈届、关柏阳、那国学、吴庆文等15名满族民歌骨干,于1999年成立了阿城区海东青艺术团。这支队伍经过24年的发展,如今已拥有声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军乐团及创作室、党支部等部门,共计101人,成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一支群文生力军。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夏雄武介绍,多年来,海东青艺术团演出的曲目主要以满族民歌为表现形式,推出了大量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歌曲。
阿城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殿友说,多年来,海东青艺术团走遍当地大街小巷、乡镇村屯,他们的演出为繁荣阿城区的群众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海东青艺术团成立以来,赴长春、沈阳等地演出2000多场次。特别是2019年海东青艺术团的封萍、于淼等9位演员走进央视春晚,扩大了满族民歌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奚景春自掏腰包30多万元,于2011年8月在阿城区成功举办了《相聚金源——奚景春作品音乐会》,收获现场阵阵喝彩声。
多年来,奚景春在满族民歌的深度研究上不断发力。如于2016年成立的由屈届、奚国栋、范垂超、吴俊丽等10人组成的满族民歌研究所,推出相关论文,并出版了全国唯一一部满族民歌集《阿什河满族传统民歌》,收录120首满族民歌;研发出海东琴、斗鼓、鹿笛、满琴等7件具有满族文化元素的乐器。这些成果受到业内外好评。
同时,奚景春特别注重歌曲的原创性,多年来他深入基层,创作了300多首满族民歌和1500多首主旋律歌曲,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奚景春认为,满族民歌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为此,奚景春协调阿城区教育局,成立了由阿城区解放小学等30多所城乡小学组成的小海东青艺术团,小学生们在海东青艺术团接受满族民歌项目培训后,到各个学校进行巡演。
奚景春还在文旅融合上做文章,创作出《枫叶红了》等30多首旅游歌曲,并带领海东青艺术团走进天问山、金龙山、玉泉狩猎场等阿城区内各大景区,助力景区繁荣。海东青艺术团还把这些旅游歌曲带进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黑龙江省社区文化艺术节、黑龙江省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多个节庆活动,打出了阿城区旅游的美誉度。
这些年来,奚景春一门心思挖掘、研究、传承满族民歌,他本人及海东青艺术团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等上百项荣誉。他说自己对满族民歌倾注了50年的心血,就是为了让这门民族音乐艺术发扬光大。下一步,将在打造满族民歌品牌上下功夫,通过培养创作人才、推出优秀作品、推动文化惠民等方式,让满族民歌在新时代大放光彩。(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