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李佳琦 靳铃涵)2021年3月,一部中日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唐卡画师之乡》在日本多个频道播出,精美的唐卡艺术和藏族年轻人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感动了许多日本观众。其中,故事主人公所在的传习所,便是由2022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教音乐(觉囊梵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嘉阳乐住发起创办。
生于青海,5岁时来到四川壤塘的嘉阳乐住自幼跟随师父学习觉囊文化,完整传承了觉囊梵音古乐、觉囊唐卡、造像、雕刻、藏医藏药等综合的艺术和文化内容。
壤塘原名壤巴拉塘,藏语意为“财神的故乡”,虽然名字看起来富足,可这里却曾是一个典型的藏区贫困县。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很多年轻人找不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古老的文化重镇,壤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不能浪费这些文化。”秉持这样的初心,嘉阳乐住于2010年开始创办公益性非遗传习所,为当地的青少年提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一技之长的机会。
传习所不设门槛,对于有学习兴趣的青少年应收尽收,嘉阳乐住介绍:“以前画唐卡的女孩比较少,我们也开了这扇门,目前学员中女孩子占比反倒更多一些。”与此同时,传习所设置了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唐卡绘画为例,从专注于执笔,到了解自己的身心,再到表达审美。在传授技法之外,传习所的教学方式还注重人的塑造。在嘉阳乐住看来:“学习时,有了专注力和定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审美,品味到文化的深层内涵。”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嘉阳乐住还邀请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到传习所进行授课。同时,嘉阳乐住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并在上海、景德镇等地设立传习基地,为学员提供继续深造和开阔眼界的平台。嘉阳乐住提到:“通过这些交流,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也会有更好的创新、创造。”
以往夏天一到,当地的孩子们为了赚挖草药的几千块钱,可能就不会去学校学习。如今,嘉阳乐住创办的传习所,不仅免除所有费用,孩子们来学习反倒可以领取一些生活补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传习所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但孩子们学成之后的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一开始让嘉阳乐住犯了难。彼时,在壤塘当地并没有好的发展平台,嘉阳乐住感慨:“孩子们要自己出路费,去一个比较发达的地方发展,也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
为了解决实际就业问题,同时也为了孩子们修学的技艺能够继续进步,嘉阳乐住于是带领愿意留下来的孩子自己成立公司,依托唐卡绘画等技艺以及当地丰富的藏药、青稞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一些收益,反过来又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了。”目前,壤塘非遗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有200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了3000余人的就业。
如今,当地传承传统文化的很多老师都已有八十高龄,嘉阳乐住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我觉得这些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但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读懂,要传承好。”嘉阳乐住相信,通过与各界增进交流交往,加强创新创造,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