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自2017年启动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推选出了乌丙安、尚长荣、冯骥才、刘兰芳、张伯礼、杨昌芹等60名标志性人物,宣传传播非遗保护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推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荣誉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激励,更是为了让更多的非遗人产生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动力。当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后,这些非遗人是如何继续为中国非遗的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发光发热的?近日,光明网采访了多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候选人,请他们分享自己在非遗保护、传承与传播方面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故事。
姚建萍 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在此前落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套《鱼跃飞浪》的屏风吸引众多参观者打卡拍照——水的波涛汹涌和鱼的活泼灵动跃然绣屏,在光影变换和虚实相衬中栩栩如生。
姚建萍将自创的“融针绣”苏绣技法与当代审美相结合,让非遗作品以更时尚的方式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我们不断发掘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持续推进非遗的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进程,坚定苏绣传承发展要艺术创作和生活美学并行前进。”
培根铸魂 以苏绣作品展现时代精神
近年来,姚建萍及其团队创作了一系列弘扬时代精神的苏绣作品。最让她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玉兰飘香》——这幅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作的巨幅苏绣作品,以500余朵姿态各异的玉兰花为主体,展现轻柔之美,“玉兰花是上海的市花,我们希望以此表达‘玉兰飘香,广迎天下客’的主旨。”
姚建萍与团队创作《初心盛放》。(受访者供图)
而另一件以玉兰花为主要元素的苏绣《初心盛放》则是姚建萍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潜心之作。“这件作品的创作历时一年半,总共绣了14亿针。我们上百人的团队从设计绣稿到针法研究,再到具体刺绣语言的表现和绣制呈现,力求把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融为一体。”姚建萍介绍,《初心盛放》在针法技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花朵的绣法综合运用了丝缕、韵光、行针、粗细、平针、乱针、打籽等丰富多样的针法,同时选用难度更大、挑战性更高的立体刺绣,让玉兰花宛如立在绣布上一般。
“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优秀的苏绣艺术品,拓展传统刺绣的审美路径”,姚建萍表示,希望用非遗作品弘扬时代精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传播出新 用媒体矩阵拉近大众距离
除了创新苏绣针法技艺,姚建萍还努力拓宽非遗传播途径。2022年中秋节前夜,“数字非遗 苏绣登月”专题直播火热“出圈”。直播间利用3D建模技术构建出月球表面逼真的影视级虚拟动态世界,苏绣与“月球”、传统与科技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在3小时的直播里,姚建萍为观众介绍苏绣文化、分享非遗故事。同时,50多件苏绣艺术品和苏绣美学作品被在线收藏、购买,实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特色传播。
“数字非遗 苏绣登月”中秋专题直播。(受访者供图)
“绣随时代,不只是理念,更是坚定的实践。”姚建萍说,数字科技为苏绣的探索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积极支撑。目前,姚建萍及其团队建立了新媒体传播矩阵,累计吸引了近百万粉丝,在拉近非遗与大众距离的同时,大力推动了非遗传播的广度。
跨界合作 让年轻受众感知非遗魅力
今年3月,苏绣数字藏品《母爱》一上线就受到了年轻人的点赞认可。这件作品正面是熊猫母子,反面是金丝猴母子,两面的图案、针法和色调都不同,即异稿、异针、异色,故名“双面三异绣”,代表着苏绣技艺的高峰。不少抢到藏品的网友表示:“足不出户就能拥有一件顶尖非遗作品,太值了。”
苏绣数字藏品《母爱》。(受访者供图)
数字藏品的永久性让苏绣的历史意义和独特价值得以延续,而互动式的沉浸体验又让年轻人参与其中,激活了整个文化产业链条。“苏绣的传承发展需要尝试新鲜的方法和途径”,姚建萍说,我们团队坚持开阔视野、跨界合作,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其他艺术门类共同来传播中国非遗,促进非遗得到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了解和喜爱。
从数字藏品到服饰软装,再到潮流文创,姚建萍带领团队建立“姚绣”品牌,与知名品牌跨界合作,并延伸到影视剧、手游等大众传播领域,为苏绣打开了新市场、注入了年轻能量。“未来,我们将立足非遗特色,增强非遗技艺,坚定文化自信,创新传播手段,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姚建萍表示,希望通过发掘苏绣的艺术特征和生活美学属性,让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美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