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极盛与清代河北。
皮影在陕西又叫" 影戏"、" 影子戏 ",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及关中各地 。从文化地理空间角度来看,陕西皮影戏已形成文化外溢效应,在黄河流域各省份均有分布,体现出皮影戏在黄河流域分布的连续性。
图为黄河流域国家级非遗皮影戏种类分布
图为黄河流域国家级皮影戏申遗种类
据调查数据显示,陕西地区的皮影戏以剧目种类最为繁多而著称,其创作和演出水平也备受认可。河南地区的皮影戏以表演技巧精湛、舞台效果华丽而著称,山东地区的皮影戏则以表现力强、情节紧凑而著称。这些省份都在不同的方面对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陕西地区的皮影戏为例。陕西皮影戏,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陕西皮影戏在表演形式上,以人为主,手工制作,采用柔软的羊皮或牛皮为材料,刻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在表演技巧上,陕西皮影戏注重细节和动作的表现,如眼神、肢体语言等,使得角色更加生动活泼。同时,陕西省戏种类最为丰富,除了传统的《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白蛇传》等剧目外,还有许多新创作的作品,如《秦淮灯》、《乾坤图》、《春秋战国》等,不仅丰富了皮影戏剧目的种类,也展现了陕西皮影戏的创新精神和艺术魅力。
黄河流域地区的皮影戏在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后,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份的皮影戏在剧目种类、表演技巧、舞台效果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都为黄河流域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秀丽 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管志强、董英子、高思晗、许佳薇、罗锐 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光明网记者杨亚楠、赵艳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