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自2017年启动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推选出了乌丙安、尚长荣、冯骥才、刘兰芳、张伯礼、杨昌芹等60名标志性人物,宣传传播非遗保护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推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荣誉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激励,更是为了让更多的非遗人产生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动力。当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后,这些非遗人是如何继续为中国非遗的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发光发热的?近日,光明网采访了多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候选人,请他们分享自己在非遗保护、传承与传播方面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故事。
符秀英,2018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这几年都在说要‘让非遗活起来’。怎么才能‘让非遗活起来’呢?我的理解就是加强教学、加强传播。”符秀英说。作为2018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符秀英不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黎锦文化,还结合非遗进校园、进乡村,以及非遗购物节等活动,积极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进校园:增强青少年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意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刚过,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第十届中小学黎族织锦技艺大赛也落下了帷幕。本次大赛共分为小学织锦组、小学双面绣组、中学织锦组、中学双面绣组共4组,参赛学生来自白沙县17所中小学校,共160余人。“其中就有我的学生哦。”符秀英说。
近年来,符秀英走进白沙、昌江等地的多所中小学,教授学生们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通过与教育部门的密切合作,符秀英参与设计了一系列与黎锦文化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黎锦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并指导他们学习黎锦编织技巧。
进乡村:以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进校园,符秀英还尝试将黎锦文化带进乡村,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她认为,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黎锦文化,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符秀英与地方政府和社区合作,共同策划了黎锦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可以欣赏到符秀英及其团队展示的黎锦编织技艺,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黎锦制作过程。这不仅增强了游客对黎锦文化的了解,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产品。
近年来,以非遗购物节、文博会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创展销活动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平台。符秀英也是这些活动的“重度参与者”之一。“在非遗购物节、文博会等活动中,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在符秀英看来,一系列非遗文创展销活动的举办,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于非遗的重视,更为非遗人提供了作品展示的平台。
打开符秀英的朋友圈,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链接,记载了她日日夜夜为黎锦奔波的身影。“非遗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而‘传承’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共同守护。”符秀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