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赵艳艳 刘晗旭)悠悠流淌的运河滋养了两岸因水而聚、因河而兴的劳动人民,也滋润了天津这片沃土。5月10日,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在天津武清举行。在下午举行的平行分论坛上,来自政府、研究机构、传播平台的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共聚一堂,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利用,共商运河发展,共话运河未来。
非遗传承开花结果,沿着大运河传播到各地,河水也成为杨柳青木板年画绘制的独特原料。依托运河里的矿物质,杨柳青木板年画析出独特的色彩,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版画的刀刻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形成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故事感强的独特艺术风格。”活动现场,杨柳青木板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讲述了杨柳青木板年画与运河文化的数百年渊源。
“年画和大运河是分不开的”,霍庆有讲道,以前,很多原料如纸张、工具刷、树棕等,都要从南方经运河运来,从河边抬上来后需用秤称重,再拎回家继续加工绘制。“在我老家,几乎家家都会做年画。”据霍庆有介绍,目前,杨柳青有300多个作坊,它带动了周边地区有36村,6000多人从事杨柳青木板年画,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链。运河不仅把年画搞起来了,也把装裱产业带动起来了,刻板技术也随之发展,沿岸的人们依托年画产业而生息。
除了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杨柳青木板年画也体现了运河岸边生活的“人间趣味”。霍庆有介绍道,木板年画中“鱼”是常见的题材。“抱鲤鱼的大胖小子”,“大鲤鱼通过大运河”,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创作,将对生活富裕的美好期待赋予年画中。 “讲传承,还需要多走走运河两岸的人间。”霍庆有说道。运河源远流长,杨柳青木版年画随之流向四方,既把人们的美好期待带向了祖国大地,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