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根植文化热土 奏响时代强音
首页> 非遗频道> 今日热点 > 正文

根植文化热土 奏响时代强音

来源:甘肃日报2022-09-23 09:25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迈出了文化强省建设的坚实步伐。

  文化传承亮点频出、文旅融合异彩纷呈、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公共文化蓬勃发展,陇原大地锦绣斑斓,一幅幅激扬文化自信的壮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徐徐展开。

  文物保护更上层楼

  甘肃,是一片文化沃土。文化,让甘肃声音更动听、更响亮。

  陇原儿女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这,源于甘肃省不断激活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联合攻关,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强科技石窟保护之路。”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敦煌研究院在国内率先进行文物数字化的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壁画彩塑数字化技术,制定了14项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标准与规范;成功申报包括“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丝路文物数字复原关键技术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7项,获得授权专利45项,制定行业标准7部。

  走入敦煌莫高窟,可探寻丝路辉煌,窥得人类文明瑰宝。而登上嘉峪关关城,可察看雄关布局,领略山川形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长城事业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胡文平说。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一方面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大文物安防、消防、技防项目建设及日常维护;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与高校合作推进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对长城资源进行全方位环境监测、病害监测。同时,围绕长城精神、长城文化、魏晋墓壁画、黑山岩画等多个领域,立足科研,整理史料、弘扬文化。

  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省市两级持续加大对“太昊伏羲祭典”传统礼仪的保护力度,公祭伏羲大典的规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民众自发的祭祀伏羲活动也更加兴盛。如今,在天水已形成了公祭伏羲大典和民祭伏羲庙春节文化庙会、秋祭伏羲典礼两种规格三种形式。

  十年来,甘肃省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颁布实施了《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编制完成了《甘肃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截至目前,甘肃省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公布四批累计49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68名国家级、61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甘肃,山河壮美,文明璀璨。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引人入胜。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

  黄河过榆中桑园峡、小峡、大峡,便是被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青城。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两侧,排列着一座座明清四合院和砖雕的门楼、照壁。漫步其间,时而西厢小调、秦腔、眉户的旋律萦绕其间;时而英雄武鼓、道台狮子等节目轮番上演。

  “我们结合青城特色小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努力勾勒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党委书记赵冬冬说。

  以“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为特色取胜的古镇旅游是时下最热的旅游选择之一。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抢抓特色小镇建设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等机遇,收获了累累硕果——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2019年荣膺“甘肃特色气候小镇”称号。五年时间,景区接待游客62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70万元……

  近年来,甘肃省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推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的团队10000多个,接待游客1100多万人次,成为甘肃省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龙头基地。

  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泛、参观形式多样……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所接待游客的特点。数据显示,纪念馆近三年累计接待参观者达251.7万人次,同比增长30%。游客的持续增长得益于纪念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深挖红色资源、激活教育载体。近年来,纪念馆先后投入2500余万元,对园内公墓、纪念碑、纪念亭等纪念设施进行了保护修缮;拍摄3D宣传片《血战高台》等;调整讲解服务流程,完善导览标识体系,制作语音导览和自助租赁讲解系统;开展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排查、认定工作;参与编印《雪域红歌》《西征英魂》等书籍,创作推出情景诗《红色足迹》、音舞诗画《丰碑》等。

  “乡村旅游是引领文旅复苏的‘排头兵’,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介绍,当下,甘肃省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热门”打卡地。特别是甘肃省近期推出的“陇上乡遇”品牌,整合了民俗、非遗、美食等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和产品,策划观光游、生态游、文化游等15条乡村旅游夏季精品线路,促进了文旅消费的稳步回升。

  此外,甘肃省加快推进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领域的深度融合,研发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文创旅游商品,赢得社会各界好评。到2022年,全省共评选命名“甘肃文创旅游推荐商品”百余种,全省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数量达到1500种以上。

  文化成果惠及群众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近年来,甘肃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深耕不辍,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

  舞台上、荧幕前,一批作品“有生气”“接地气”。电影《甘南情歌》获得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丢羊》获得第17届华表奖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电影《八步沙》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男配角”提名奖;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获评“2019年度国产纪录片优秀长片”;旅游演艺版《又见敦煌》《回道张掖》等精品剧目实现常态化演出,累计演出5100多场,接待国内外游客逾350万人次。

  叶舟的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获“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入围茅盾文学奖;钟翔的散文集《乡村里的路》、妥清德的诗集《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扎西才让的诗集《桑多镇》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此外,还有多部作品获得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等。

  近年来,甘肃省共举办各级各类书法美术摄影展万余场,其中,落户甘肃并定期举办的国家级重点书法美术摄影展15项,甘肃省“张芝奖”书法大展、“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等成为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性品牌展览活动。

  与此同时,甘肃省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基层文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得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基层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

  截至目前,甘肃省共建成1.6万多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基层乡村文化设施实现了从“零”的突破到全覆盖的跨越发展;先后完成了638个脱贫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提升改造,建成了122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8258个脱贫村、少数民族村配送文化设备52个种类、20余万套(件);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场馆年均服务群众3124万人次,数据喜人。

  “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场场有亮点”。自2019年1月起,省文旅厅策划举办的品牌活动“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演出近1500场,现场观众逾260万人次,1.2亿人次通过网络观看,广受赞誉。

  农家书屋从“乡里村内”到了“田间地头”。甘肃省共建成农家书屋16321个,并建设数字农家书屋——“百草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出版物保有量超过3100万册,农民群众人均图书拥有量2.6册;为农村学龄前儿童建成“小书架”6736个,补充更新绘本77万余册;“点·线·端+全民阅读——读者方案”,入选“中宣部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在广泛开展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全民阅读活动的同时,甘肃省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等阅读推广活动,还将公益电影送到群众家门口,农村基层群众享受电影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陇原儿女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共同谱写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苏家英 陈泳 范海瑞 薛砚 徐俊勇 白永萍)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埃及一警察局突发大火已致38人受伤

  • 稻香满园 丰收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2023-09-15 16:49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09-12 15:59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2023-08-30 14:56
2023年8月23日,山东省荣成市海岸风景醉游人。
2023-08-25 15:39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08-24 16:28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2023-08-22 15:32
近年来,该地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种植芡实,形成特色产业
2023-08-21 19:51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2023-08-19 10:26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08-18 17:50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2023-08-17 16:14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2023-08-15 16:16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08-14 15:14
颐和园自古就是皇家的避暑胜地。
2023-07-31 20:21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07-30 16:45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2023-07-27 16:50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07-19 21:40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2023-07-18 14:11
2023年7月14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07-18 10:13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07-17 15: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