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为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1月16日,光明日报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等参会。
专家委员会将为每年一度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尤其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保驾护航,确保活动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同时,专家将为光明日报、光明网的非遗直播、非遗短视频制作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提升其非遗传播的科学性、准确性。
光明网记者 史文哲摄
朝戈金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非遗的保护有九个工作环节,其中一个就是传播。近年来,光明日报、光明网在非遗传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就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孙淮滨说,对纺织行业而言,要把非遗的元素变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软实力的支撑,这对行业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和非常宝贵的力量。也希望通过“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和行业组织的力量,在纺织非遗等比较大类的领域当中,使非遗传承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刘晓峰认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之所以能形成一个品牌,在于它不是具体的推动某一项非遗前进,而是推动整个非遗事业的方方面面一齐发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孙冬宁说,新时代要有新的考量。除了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播链条上的杰出人物也很重要。这些非遗守护者把传统技艺带入现代生活,使非遗的受众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大,使非遗能够“活在当下”,让大家觉得非遗有温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未来,光明日报将继续深入挖掘非遗人物故事,总结非遗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不仅要“出圈”,而且要“破圈”,弘扬非遗保护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对非遗传承发展的参与热情。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业务指导下,从2017年开始,光明日报、光明网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出了乌丙安、金巴扎木苏、杨先让、张伯礼等40名标志性人物。
据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光明网承办,已于10月29日在京启动。活动分初选、复选、终选三个阶段,预计将于2022年2月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