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 赵艳艳)近日,由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的“大美秦腔”戏曲艺术讲座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开讲。此次讲座由全国政协委员、京昆室成员、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主讲。
资料图片 来源: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西北唯一一位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奖"和二度"白玉兰戏剧奖"的共同获得者,在讲座现场,李梅通过讲演并用的形式,系统梳理了的秦腔的起源、发展、现状、特点、唱腔与表演,并在现场演绎了秦腔《再续红梅缘》选段。
为了具象化的让大家感受到“大美秦腔”的多种艺术形态,讲座现场还邀请陕西省戏曲艺术研究院、陕西省艺术职业学院的青年师生、演员,现场演绎了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眉户、碗碗腔三个剧种的代表表演段落,包括:秦腔《打柴劝弟》选段、眉户《梁秋燕》选段、碗碗腔《杨贵妃》选段、秦腔《斩单童》选段、秦腔《顶灯》选段、秦腔《群英会》选段,充分展现了陕西地方戏曲的多样性。
秦腔《群英会》选段 表演:张耀栋 杨亚楠摄
新中国成立以来,秦腔的创作进入到了成熟期,创作上紧跟时代步伐,更注重题材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其中景点眉户剧《梁秋燕》更是获得了群众“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不看梁秋燕妄在世上转”的美谈,侧面看出了秦腔优秀的群众基础。
作为秦腔剧种的标志性人物,在不断研究表演的同时,李梅把秦腔的发展融入到时代的进程中,不断的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秦腔作品。李梅在说到作品与时代融合发展方面表示:“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紧紧抓住时代机遇,用自己的深刻思考与实际行动,发出独特的声音,为时代讴歌,为党和人民歌唱。”
此次讲座是京昆室“戏曲艺术系列讲座”2021年第2讲(总第14次)。与会人员通过讲座和表演,共同感受到了“秦腔之美”。透过秦腔的发展更多地反映出,中华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不断的吸收各地域文化、各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砥砺奋进新时代,守正创新再出发。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文化传承者、艺术表演者,李梅表示,未来会把秦腔带给更多观众,让更多人认识秦腔并爱上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