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首页> 非遗频道> 今日热点 > 正文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来源:青海日报2021-07-01 10: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5月19日,2021青海文化旅游节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作为一年一度的文旅盛宴,文化旅游节以主题引领活动品牌,以创新体现节庆特色,突出生态资源,做好融合文章,用内容支撑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青海再一次向外界展现出了自己的美丽与魅力。

  作为“金色名片”,青海文化旅游节每一届都有新突破、每一次都有新跨越。从最初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到如今频上热搜榜,无不见证着青海文化旅游产业步履铿锵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文旅产业牢牢把握发展黄金期,高质量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生态统筹规划、生态整合资源、生态推动发展、生态共建共享”为重点,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正确处理旅游发展的“十一对”重大关系,充分发挥生态价值,履行生态责任,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旅游产业发展由旅游部门唱“独角戏”,逐步转变为统筹协调发展的“大合唱”。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9646万人次,年均增速21.73%;实现旅游总收入2109亿元,年均增速22.68%,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份额明显增长,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项目带动,推进文旅大发展

  走进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远远就能看到绿意盎然的半山腰三个白色大字“千紫缘”。远有田家寨镇田家寨村的龙头山,近有田家寨村西河滩,田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蔡有鹏带着村民发展成立的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就在这一片。

  以前的西河滩,一片荒芜,全是荒滩地、盐碱地,几乎没有经济收益。2018年,西河滩实施治理清淤、河道改建、修建护坝。龙头山也通过绿化由原来的“红大坡”成为了“绿大坡”。

  山还是那座山,河滩还是那片河滩,却又有了大不同,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以“党支部+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为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观光农业+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立足全省生态旅游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全省生态旅游发展布局,丰富产品线路,构建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生态旅游空间布局,形成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要素集聚、旅游功能完善、区域协作密切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完成文化和旅游项目2860个,总投资达到1031亿元,文旅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资金做保障,项目做带动。

  全省旅游板块更加注重产品开发与新亮点培育工程。全省围绕“做优精品、做亮名品、做大新品”的要求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特色、新兴旅游为亮点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推出了10条自驾车精品线路,形成了省内环线与省际辐射线路功能多元化的自驾车旅游网络体系。

  建设了互助七彩土乡、循化撒拉人家,祁连、门源等风情小镇,打响生态文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建成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等20处森林花海乡村旅游景区,成为全省生态旅游名片和精品,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品牌景区提档升级,积极创建精品景区,加快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建设,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助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特色主题酒店,不断提升大众旅游住宿设施,开发特色餐饮,举办大型特色节庆活动。

  经过持续谋划推进,2020年,全省文化旅游企业达9000余家,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06万人,5.45万人通过参与生态旅游脱贫致富。

  融合发展,丰富文旅新业态

  开辟旅游新模式,“融”出发展新天地。

  近年来,按照“旅游+”“+旅游”的理念,青海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跨界融合发展,不断拓展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

  积极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黄南藏族自治州进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奖励计划奖励城市名单,全域旅游逐步铺开,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快速发展,“非遗+”“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工作稳步推进。

  以构建大文旅格局、推进大融合发展、打造良好文旅生态为引领,不断朝着“文旅名省”迈进。

  生态旅游要发展,摸清家底是关键。在最新一轮的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中,全省共调查梳理出文化旅游资源10大类16245处,为全省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和资源支撑。同时,推动红色文化旅游,有序引导和推动冰雪文化旅游、温泉旅游、自驾车旅游、藏医药健康旅游等业态发展。

  文化旅游事业在发展的同时,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相衔接,提升贫困群众对公共文化旅游服务的获得感。

  看看老百姓幸福的笑脸,听听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你会深深地感觉到,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产业扶贫的新支撑、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服务业发展的新龙头,成为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路径之一。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青海旅游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交通网络、娱乐环境设施等方面不断提档升级。全省旅游人数和收入的不断增加,充分反映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线路吸引力倍增。

  文旅业要发展,既要乘风破浪、突破创新,也要借风扬帆,优势互补。

  “旅游+互联网”,基本实现旅游活动全过程、旅游管理全流程,旅游产业全链条智慧化应用,推动青海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

  “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农业、农牧体验、乡村民宿等新业态。

  “旅游+工业”,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城乡建筑、工业成就、科教成就、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特色资源,打造工业旅游景区。

  “旅游+教育”,带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汇集高校、景区、旅行社和五星级酒店、行业协会的优势和特色,共同组建了青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旅游+体育”,将文化的“韵”、旅游的“趣”和体育的“动”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推介宣传,打响旅游品牌

  大美青海,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越来越美,知名度越来越高,青海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海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大美青海生态旅游”品牌,坚持高端策划,采用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和表现方式,生动展示青海地域文化和整体形象。

  借梯登高,不断挖掘文化内涵,提升生态品质。

  在发展生态旅游同时,更加注重为其赋予文化特色。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

  发展的前提是保护,保护的回馈是更好地发展。全省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文物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介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

  支持农牧区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传承发展,创新表现形式,开发一批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打造新的生态文旅目的地和增长极,鼓励生态旅游示范区(点)与艺术院团合作,打造特色鲜明、体现地方人文的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剧目。

  持续打造优秀品牌,突出特色、生态、健康、文化四大亮点,依托各类平台,增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创作反映“生态保护源头担当”为主题的大型生态舞剧《大河之源》等为载体,展现优秀生态民族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同时,充分利用青洽会、环湖赛、生态博览会等活动的品牌效应,将品牌经济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联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开展“寻找青海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活动。举办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大力推进非遗进景区工作,全省34个3A级以上景区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表演和销售。

  目前,全省正在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这将是青海文旅的新高度、新标识。新征程已经开启。相信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山水林田湖草,青海大地生机盎然,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王宥力)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