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哈尼族服饰浙江展出 被誉为“用针线书写的史书”
首页 > 非遗频道> 今日热点 > 正文
[责编:李俊男]

云南哈尼族服饰浙江展出 被誉为“用针线书写的史书”

[责编:李俊男]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4-07 10:16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在重庆考察

  • 山城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 山东:发展内河航运 畅通物流通道

  • 趣味科普传播航天知识

云南哈尼族服饰浙江展出被誉为“用针线书写的史书”

  哈尼族奕车支系妇女服装,下装是超短裤,头戴白色尖顶帽。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4月3日电(童笑雨)“哈尼族没有文字,但衣服上织着天下事,可以说是用针线书写的史书。”4月2日,云南省博物馆保管部副研究馆员李红宇说。

  展览现场。童笑雨 摄

  当天,“云上之和—云南哈尼族服饰展”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

  哈尼族各种各样的帽子。童笑雨 摄

  哈尼族是云南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160余万。本次展出了由云南省博物馆、红河州博物馆收藏的123组/件哈尼族各支系服饰、银饰和染织绣片,以及哈尼族纺织机具、农具等。

  哈尼族结婚礼服贯头衣。童笑雨 摄

  “哈尼族到现在为止,都未发现有文字的痕迹。”李红宇说,该族群的历史,由古歌这种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除此之外,还能从服饰上得知。神话、历史以及人们希望记录的一切,都用一针一线在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展览现场。童笑雨 摄

  如哈尼族碧约支系一件妇女长衣背部的图案,就记录了哈尼族上千年来的迁徙历史。

  哈尼族形态各异的女帽。童笑雨 摄

  李红宇指着长衣上方那些红圈黑心的圆点说,这表明哈尼族曾在夜晚踏上迁徙的历程。衣服的中间,有两条红白黑相交的曲曲折折的等距离排列线,表明哈尼族南迁的曲折道路。另外两条弯曲的弧线,上边代表红河,下边代表澜沧江。

  展览现场。童笑雨 摄

  哈尼族西摩洛人衣服上,沿着衣襟垂直钉有四排长长的银泡,表示西摩洛人居住的地方有四条江——元江、阿墨江、把边江和李仙江。

  云南红河州博物馆馆长何松涛是汉族人,但因为工作需要,他还是会穿上哈尼族服饰,在中国各地介绍哈尼族的文化。

  哈尼族树皮衣。童笑雨 摄

  “哈尼族服饰款式很多,我到现在都没数清。”何松涛说,光是哈尼族女子的服饰,就有几十甚至上百种,帽子的形态也是各异,而且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也看不出贫富差距。

  走遍展览现场,可以发现服饰形制各异。有短衣短裤,也有长衣长裤;有短裙,也有长裙。帽子或是朴素的尖顶帽,或是镶了银饰、绣了花的棉帽,更有甚者,整顶帽子都由银币打造。

  哈尼族银饰。童笑雨 摄

  何松涛站在哈尼族奕车支系妇女的一套服装前,介绍起当地的风土人情。

  他表示,超短裤记录了奕车支系先辈征战的艰难历史;白色尖顶帽则表明是天神赐予的,是只有奕车子孙才能享用的救命法宝。

  除了服装,他们挂在身上的银饰也颇有讲究。如那一串由银打造、大小不同的鱼和田螺。

  何松涛说,在当地人眼里,鱼和田螺的繁殖能力都很强,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孙、族群,都能有这样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哈尼族已如他们在服饰上承载的愿望一般,在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了千年。对于红河州博物馆研究部副研究员杨丹华而言,如何让哈尼族的传统服饰代代流传,将传统手艺发扬光大,是下一个目标。

  展览现场。童笑雨 摄

  杨丹华来自哈尼族,她说,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是哈尼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各种布料和服装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服饰,掌握制作技艺的哈尼族妇女越来越少,但可喜的是,哈尼族服饰已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和年轻人,把目光转向了非遗保护和传承,给哈尼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发扬光大注入了新鲜血液。”杨丹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