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是一项由国家图书馆、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组织推进的记录典藏工作。该计划是对以民族语言和方言为载体,以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为应用场合,以各种艺术形式为表现形态的口头传统进行系统性地记录与典藏的工作,其目的是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保存,对民族的记忆进行传承。近年来,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在持续开展。
整合力量,健全体系
2018年,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大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开展口头传统典藏工作的提案》,呼吁系统性地开展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及其艺术表现形态的典藏工作。2018年8月,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工作团队先后三次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等地,开展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口头传统典藏试点工作,拉开了此项工作计划的序幕。
云南省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世居人口较少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云南世居人口较少民族有8个,分别是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和景颇族。在云南省开展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作,对全国开展此项工作具有示范意义。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的工作对象包括:口头传统的持有者、传承人;口头传统的实践、表述、文本内容和各种表现形式;口头传统应用的民俗活动和文化空间;文化社群与民族群众;相关学者、研究机构及已有文献。采录内容主要分为五类:一是对口头传统的持有者、传承人进行口述史采访;二是作品典藏,记录内容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音乐等;三是在民俗仪式和重大节日中的祭祀活动等场合中,进行影像人类学记录;四是对有代表性的文化社群和民族群众进行结构性口述访问;五是对已有文献的进行收集汇总,对相关学者、机构进行访问。
为了积累经验,项目组选取了普米族作为典藏记录的试点。2018至2019年,工作团队先后三次赴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进行田野调查和现场采录,并邀请普米文化传承人和相关代表人物到北京,对普米族进行了口头传统典藏试点工作,记录了普米族传统婚礼、祭三角等重要民俗活动;典藏了6位普米族歌手演绎的50多首普米族传统民歌;拍摄了90多岁普米族老人曹长寿讲述的20多个普米族民间故事;收集了大量与普米族口头传统有关的书籍、影音等资料。普米族试点工作的成功开展,为进一步开展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确保“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顺利推进,2020年3月,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组成3个调研组,分别前往基诺族、怒族、独龙族聚居地开展前期调查。
基诺族调研组前往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开展第一阶段摸底调查工作。调研组与当地文化工作人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并走访了新司土村委会巴朵村小组、茄玛村委会巴亚老寨村小组两个村寨,就基诺族神话传说故事、古歌、“特懋克”节以及婚丧习俗等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访谈。在乡文化站工作人员帮助下,调研组对新司土、巴亚、巴来、司土、洛特、巴卡、茄玛7个村委会的近百位口头传统主要持有者进行了表格登记,初步了解了基诺族口头传统的存续现状。
怒族调研组拜访了福贡县怒族协会副会长曲路、杨兴华,向他们了解当前怒族口头传统持有者的相关线索,随后走访了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果科村、知子罗村、沙瓦村、托坪村、棉谷村等怒族聚居村落,对吴付才、波金山、拉克、李大普、腊扒东、普三四、和玉全、星罗益、李铭刚等怒族口头传统持有者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访谈。下一步,调研组将依托当地文化部门进一步细化怒族口头传统持有者名单。
独龙族调研组先后深入贡山县独龙江乡马库村、巴坡村、孔当村、迪政当村和丙中洛乡双拉村小茶拉,对木兰英、孟开、肯玉珍、肯国清、李自才、太恰、江林清、江建华、杨树生、李汉良、张秀英等传承人及民间艺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较为系统地了解了当前贡山县独龙族口头传统文化的存续及传承保护情况。
通过调研走访,调研组基本摸清了3个民族口头传统存续状况及口头传统持有者、传承人的基本信息,为下一步制定工作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云南省将在此次调研基础上,编制完成基诺族、怒族、独龙族工作方案,推进3个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记录工作。
共建共享,永续开放
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分典藏记录阶段、保存服务阶段、成果转化与传播阶段三个阶段逐步开展。典藏记录阶段的工作计划在4年内完成,2018-2019年度完成对普米族口头传统的记录;2019-2020年度完成对独龙族、怒族和基诺族的记录;2020-2022年度完成对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和德昂族口头传统的记录。编目、保存和服务阶段的工作计划在典藏记录的下一年度之内完成。
此项计划坚持“抢救为主、兼容并包、科学致用、永续开放”的工作方针,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文献资源库。项目将对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所采集的文献进行编目和保存,形成涵盖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多种文献类型的、内容丰富的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资源库,使其成为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同时,这批工作成果将在国家图书馆永久保存,成为国家文献总书库的一部分,采取开放的态度,倡导共建共享,为公众和研究者们提供无差别的服务。
项目执行过程中,还将邀请著名艺术工作者,深入当地进行采风,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进行艺术加工与在创作,推出一批反映民族地区现实生活和发展变化的新作品,再进行推广和传播,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脱贫攻坚行动的开展,在未来几年内,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开展口头传统记录和保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抢救性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起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李经)